文章摘自《少林ceo释永信》
作者:李良忠 宋倩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定价:¥35.00元
少室溪的流水在冬季总是悠着性子缓慢地东去,只有在雨水充足的季节,它的步伐才会显得匆忙一些。这条溪流在少林寺门前扭转腰肢便流出嵩山,此后再也不肯回头,一路滋润着中原沃土,直到安徽颍上县的八里河镇注入淮河。
颍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时期设“慎邑”,秦汉时期置“慎县”,南北朝时期称作“楼烦”,隋大业二年定名为颍上县,迄今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这里是孕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的地方。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人,名夷吾,又名敬仲,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少时贫困,曾和鲍叔牙合伙经商。在齐桓公与其兄弟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助公子纠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卿,尊称“仲父”。曾经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令,使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他在齐国实行改革,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并以士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用官府力量发展冶铁、铸造和渔盐及商业,调剂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特许在民中选士,予以破格提升。记载千古一相管仲思想的学术典籍《管子》,博大精深,千古不朽,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当代颍上又诞生了学界大师常任侠,文坛大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郑守仁、陈国良等一代名流。
1965年,释永信出生于颍上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当时,他的名字叫刘应成。其父刘殿爵是水电部第四工程局的一名职工,母亲一人在家带着5个孩子务农,他在家中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他的父亲先后在甘肃刘家峡、河南三门峡水电工程工作,家人一直住在颍上。这里成了他童年的乐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家里按6口人,分了10多亩地。由于实行包田到户后,自己在地里想种什么就能种什么,因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连续几年的大丰收,用日后释永信的话说:“生活条件好得都已经吃上细粮。”
父亲常年工作在外,经常能往家里寄点钱,于是,他家在经济条件上要比一般农村家庭宽裕些,即便如此,因家中壮劳力比较缺少,于是少年刘应成平时上学,一有空闲时间就要帮家里插秧、割草、拾柴、喂羊。
与家人共同生活的这些岁月,让日后的释永信确信:“我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出家的。”
作者:李良忠,宋倩 编辑:崔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