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眼睛与菩提树:佛陀(二)
2009年04月24日 09:14金城出版社 】 【打印共有评论0

安逸的生活似乎并没有给悉达多带来幸福。他年轻时的一些迹象决定了他今后的生活道路。有一天,他坐在海棠树下自然地进入了深深的冥想,他认识到虽然有表面欢娱,但生命难免衰竭、最终死去。据传说,他的父亲严禁他与外界接触,以免他受到刺激,但是在神的安排下,他目睹了四种情景:一个佝偻的老人;一个生着重病的人;一个死人;一个追寻终极幸福的僧侣。看到前三个人后,他深受震惊,从中看到了人生受苦、年老、死亡的本质,认识到对这些苦,应当像僧侣一样放弃它,才能获得幸福。他越来越厌倦王宫的生活,29岁那年,悉达多王子放弃了财富和王位继承权,离开妻子和幼子,穿上粗糙的长袍,开始了苦行的生活。

在当时,许多“桑雅士”(沙门)为寻求精神的真理,过着居无定所的苦行生活。虽然这位未来的佛祖将建立新的宗教,它与婆罗门信仰有着显著的区别,但在一开始,他是按婆罗门传统的方法修行的。他前往印度南部,在一位著名的婆罗门导师门下学习。据传说,经过学习悉达多已经领悟了“非一物”,但是,似乎还有更高的境界在召唤着他,他没有停止探索。他又投师于一位婆罗门导师,在导师的帮助下,他悟到了“既存在又不存在”。但他认为他依然没有达到目的,于是继续探索,寻找如何从痛苦的人生之中获得自由。他一度认可婆罗门教僧侣的生活,但他们用动物祭神的行为令他十分不安,他认为那样做非常残忍。他试图劝说僧侣们放弃牺牲动物,因为以残杀生命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罪行是虚伪和无用的。劝说无效后,他离开了他们。

相关阅读:蓝眼睛与菩提树:佛陀(一)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马明博 肖瑶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