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急:在“忙”中安身立命
2010年11月09日 16:45《不急不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九六七年,刚开辟佛光山时,一片刺竹荆棘,到处深壑崎岖,可谓“地无三尺平,竹比三丈高”,许多人见了都却步摇头。有一天夜晚,我在草寮里看工程蓝图的时候,对身旁的心平说道:“看来开山建寺很不容易啊!”心平立刻回答说:“师父,记得您过去在宜兰时,常常告诉我们:‘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我愿意跟随您的脚步,突破一切难关。”心平不愧最早随我出家,最能了解我的心意。

记得一九四九年刚来台时,这里的佛教因神佛不分,不重义理的提倡,被知识分子讥为迷信之流。宜兰偏处一隅,居民更是保守难度,当我在一九五二年来到此地,目睹信佛者多为不识字的老先生、老太太时,不禁心生一念:“我不相信这么好的佛理,知识青年会不向往,我偏要如过去所愿,向青年人弘法传教,我要向困难挑战!”于是一向羞涩的我鼓起勇气面对大众,凡见到一个青年来到寺院,就为他端茶接待,并且耐心地和他讲话。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心平,翌年他发心随我学佛,四年后出家。

后来前来道场礼佛听经的人日渐增多,记得当时有一位有“金嗓子”之称的张姓女青年,高中刚毕业,只喜欢唱歌,一来寺院就向我抗议:“为什么要拜佛?”我告诉她拜佛的意义,她听了以后,竟然说:“我还是不喜欢拜佛。”我回答她:“那你以后来就不要拜佛,坐着看别人拜佛就好了。”后来她看到我教其他人拜佛,又说:“拜佛这么好,那我以后也要拜佛,但为什么要绕佛呢?……”听完她一阵强辩之后,我对她讲:“如你所说,你可以拜佛,不要绕佛,站在旁边看大家绕佛就好了。”后来,她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和大家一起绕佛,觉得绕佛也很好,从此她常常来宜兰念佛会听经闻法,要求念佛绕佛,我就这样一次一次地降伏其心。三十年后,我成立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她率先组织分会共襄盛举,成为佛教的尖兵。

另一位天资聪颖的张姓女青年,在父亲的命令下前来和我学佛,刚开始时她很不情愿,每次来寺院一下子,看到念佛法会的磬鱼响起,就在人群中浑水摸鱼地溜走,但我都佯装不知道,每次她的父亲问起她学佛的情况时,我也帮她掩饰。后来她上我的语文课,越上越有兴趣,还拿日记给我批改,此后一路跟着我从北到南弘扬佛法、开山建寺,她就是现在教界著名的才女——慈惠法师。

年轻的学佛者日渐增加,我带着这批生力军到各地去弘法。我们得付费拉电线、买灯泡,并且搬板凳、贴标语、制作道具、招呼信徒,每次开讲以前,还巡回大街小巷,一面敲锣打鼓,一面高喊:“咱的佛教来了!咱的佛教来了!”我们用这种克难的方式,以宜兰为中心,竟然将菩提种子撒播到台湾各地。

为了引起社会大众对佛教的注意,一九五五年,我在佛诞节这天举行迎佛活动,本来我们计划从宜兰市的南门游行到北门,无奈当时聚众游行乃法所不许,但为了增加信徒对佛诞节的认识,我们还是鼓起挑战的勇气,在雷音寺左右绕了几圈,引起不少民众围观。

一九七五年,第一届华僧大会在台湾召开,当来自各地的华僧到达高雄火车站时,我鼓动信徒前往热烈迎接,原本拟以欢迎方式接到高雄佛教会,遽知来了几万人,因事出突然,我只得灵机应变,向困难挑战。当大批人车走出火车站的大道时,我自告奋勇,高喊一声:“跟我走!”随即拿着教旗在前面阔步领队,只见一路上所有红灯都变成绿灯,整个队伍如入无人之地,浩浩荡荡地通过街衢大道,震动了整个高雄市,第二天成为《台湾新闻报》的头版消息。在当年佛教徒备受压抑的时代,这次扬眉吐气的成果,发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星云大师 编辑:崔越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