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茶水中融进了信仰文化
2010年12月28日 09:47摘自天涯社区 】 【打印共有评论0

(资料图)

茶禅一味。禅文化具体体现在茶上。文章中禅语有:茶具有人生三味。日本某僧《煎茶训》:“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说得真是深刻,这不正是人生过程的写照么?

在禅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经典故事,就是“赵州茶”,古时候的赵州禅师,对于苦心参禅的学生总是苦口婆心地借茶说法,让学生自己“吃茶去”;又有刘琨《与儿子兖州刺史演书》:“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汝可致之。”可见,茶对于人类不仅是饮品,早已演绎成人类净悟心灵一种象征。

有一男士戏言,女人好有三比,妻子如白水,情人似醇酒,朋友胜清茶。比喻倒是有点确贴。白水淡而无味,一生却离不开,少不得;美酒酩酊浓香却多饮不得,过饮则伤身乱性,铸成大错;而清茶可以净气平神,清心养性。

禅学有个著名的公案,“吃茶去”。不但是人与人是平等的,包涵的更是无碍的平常心。这样的平常心若执意了解本相,就会背离其原意。平常心应无是非、无取舍、无凡圣,蕴涵了超越理性的智慧。来去自如、当舍则舍,当取则取,或浅或深、或甜或苦,都用自然本性取去面对,以自然本性的心去体悟,便是平常心的真谛吧。只怕人生不经过一番磨难,很难达到这种境界,待茶过三味,无味无色、无形无气,已经体老发白,身掩半土。也有人说的好,禅是什么?什么也不是,是超脱语言之外,存在于人心之中。禅是大海,有的人从海中看到虾、鱼、只是一瓢水或是整个世界,取决于个人的观点。

又有当代净慧大师对向他请教“吃茶去”滋味的人所言:赵州茶是什么滋味,我个人虽然喝了这么多年,也说不出来,只好请你自己喝,自己品味。芸芸众生中平淡的人,对于人生的体会和感受,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赵州茶不过是一种蕴涵一种信仰的象征而已,人体味的不单单是茶本身的味道,而是体味茶所蕴含的茶道之外的一种人生的感悟。

在我所了解不多的茶禅文化中,感觉到对人生的体悟和对禅学的参悟都要有超脱的心态,如果刻意品味禅学的意义,就歪曲了悟禅的本意。《红楼梦》中宝钗对宝玉悟禅机一段释法,讲的就很精彩:“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真正的彻悟就是无影无迹无形式。

平常的水放入几片茶叶便成了茶水,一样平常的茶水溶进了信仰文化,就有了不同的寓意,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其实,心若真的超脱顿悟,就可以任何形式也讲,就像跛足道人对甄士隐所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从一篇文章中看到,明朝文人陆树声在《花寮记》中,讲饮茶的理想环境为凉台、静室、明窗、松风、行吟、清谈、把卷等等,喝茶达到这种境界,不但讲究文化底蕴,还要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否则在破瓦乱砖中,哪里去找寻这样的清净之地?如果这样饮茶成癖,多少有点偏激了吧。不过不同的环境饮茶的确是不同的感受。清风徐徐,皓月当空,心情便大不相同,在仿古的雕花香炉里查一根香,沏上一壶观音茶,这样静静的坐着,两人竟好大一会也没有言语,好想一说话就把眼前的美景破坏了似的。袅袅的香烟在月光下升起,品着观音茶,很有一种神仙地府的意味,那种感觉真静真好。

【头条】:佛教又一年 2010华人佛教年度盘点

【觉悟】:在生活中学会放下 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快乐

【一日禅】: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法讯】:上海玉佛禅寺举行2010年冬至众姓水陆法会

【图片】:圣洁的卡若拉冰川

【禅茶一味】:当茶水中融进了信仰文化

【心灵物语】:拼盘里那枚独一无二的柠檬

【素食】:从食物中获取生命之气 瑜伽素食激发生命活力

【观点】:高斯斯——配合节能减碳应顺应环保潮流

【读书】:富缘——序拥有财富 享有快乐

【朝圣】:平凡的圣地:泰国佛城

【书店】:15毫米海南沉香手珠(配红珊瑚)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摘自天涯社区 编辑:张领栓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