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第一卧佛现马龙山 曾湮没于荒草泥沙中


来源:重庆日报

卧佛位于卧佛乡马龙山太阳坡北麓,距县城39公里处,有摩崖凿释迦牟尼涅槃变经像一躯,俗称“卧佛”。

五百阿罗汉石刻像(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色彩艳丽的石刻神像(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石雕彩塑送子娘娘(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摩崖造像(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巨型的卧佛佛头(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马龙山卧佛“年轻”的价值

早就知道潼南的马龙山有一尊号称全国最大的石刻卧佛,而在近10年的时间里,我虽先后数次到潼南采访,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到达现场。终于在一次前往现场采访后才得知,以“卧佛”闻名的马龙山,是一个石刻造像众多且风格各异的民间石刻艺术宝库。

山顶上的卧佛

据资料记载,马龙山卧佛是在1983年的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在1993年出版的《潼南县县志》上对“卧佛“有以下的记载:

卧佛位于卧佛乡马龙山太阳坡北麓,距县城39公里处,有摩崖凿释迦牟尼涅槃变经像一躯,俗称“卧佛”。佛右倾横卧,上半身为实刻,下半身被缕缕祥云及其他石刻造像虚掩。实刻部分长36米,头长9米,面阔5.4米,胸阔7.5米,手掌长3.8米,佛头枕于高台。台分两层,用浅浮雕、圆雕各刻四龙盘绕;台下有长方形水池,池上方又有一圆雕石龙,口吐清泉,为裸体小太子沐浴,名“九龙浴太子”;泉水清澈,终年不竭。佛上方摩崖凿造“九皇圣母”,每尊高1.75米。佛手指处刻护法神韦驮造像,高4.45米。佛身下面正中平立一人像,似垂首致哀,传为闻讯赶来的玉皇。佛头后有护法力士,高4.45米;其下整齐地横列着许多半像,传为佛祖所生的“九男二女”。右侧有救苦天尊一龛,左侧有缴旨观音一尊。整个以卧佛为中心的石刻群像,造型奇特,场面宏大,布局严谨,琢工精细。造像于民国19年春动工,历经3年而成,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近期最大的卧佛。

在到现场之前,我也曾见过一些有关卧佛的图片,记得卧佛是凿于山顶,远远的就能看见,还有一句诗形容其“意隐云霞落山崖”。可是当我们的车子从卧佛镇(原名复兴乡,因1983年发现卧佛后于1985年更名)旁的乡道上到半山时,看到的却是在夏日阳光下的宏大庙宇群。随行的镇党政办公室的小廖说,卧佛就在右边的大殿里,原处于露天状态的卧佛因风化严重,从2002年至2004年,有关部门花了近百万元修建了卧佛寺。卧佛寺的建成确实是保护卧佛的善举,却无法再让人远眺气势宏大的“中国第一卧佛”了。

五百阿罗汉与三教诸神

如果说卧佛是因其大而著称的话,与之相邻的木鱼坡上的摩崖石刻五百阿罗汉的最大特点就是小巧精致了。

据文物部门的普查资料称:五百阿罗汉修行图,占据了木鱼坡北面大部分岩壁。均摩崖凹凿成正圆形龛,龛径0.57米,每龛尊数不等,1龛2尊者计8龛16尊,1龛3尊者计155龛465尊,1龛4尊者计2龛8尊,龛中为1尊、5尊者各1龛。共计167龛495尊。

虽然部分石刻风化严重,但罗汉们的整体造型却保存完好,他们或蹲或卧、或立或坐、或合掌或握卷、或拉手或持扇、或托塔或持鞭、或举锏或捧棒。所刻之像,男女老少无所不有,喜怒哀乐,无所不具,姿态各异,表情丰富,故事性强,意趣盎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犹如一大千世界之缩影。

在整个卧佛寺石刻群中,除卧佛与五百阿罗汉以外,还有众多的集释道儒与民间诸神于大观的石刻造像,这些造像不论是雕刻手法和表现题材都十分丰富,且充分体现了民间石雕艺术的乡土特色。

在这些众多的神像中,有据传刻于后五代的“三尊佛”以及千手观音、无量寿佛等佛教造像,又有天皇、仙姑等道教造像,还有反映儒家文化的孔圣人、昭烈帝、诸葛先生、周文王等历史人物的造像。更多的还是民间诸神,像灶王、药王、鲁班、女娲、火神、瘟神、城隍等不一而足。在众多的彩绘石刻造像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千手观音和送子娘娘。千手观音雕凿在一块5米见方的石壁上,颇有气势。而送子娘娘完全采用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体态丰盈的送子娘娘右乳袒露,正哺育着双手捧抱的赤身婴儿,膝下一对儿童正在天真地玩乐,两旁的对联也十分口语化:“要养子诚心恭敬,孝父母自然必送”,横批是“一求必应”。

源流与现状

马龙山石刻造像群的出现绝非偶然,此地距世界文化遗产地大足宝顶石窟20公里,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岳华严洞22公里。在潼南县城旁的涪江岸边,还有号称中国最大金饰大佛的潼南金佛。马龙山卧佛承修者即为大足人肖益谦,并延请安岳石刻明匠颜绍初、颜文才、贺全三等历经3年完成;而五百阿罗汉塑像群为大足的余子元和潼南的冯松柏和肖和尚共同完成。这些民间工匠都是来自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石刻之乡,故能留下极为精湛的作品。

马龙山摩崖石窟塑像群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晚而规模最大的,纵观大江南北,宗教石窟艺术从明清以后已走向式微,而雕凿于20世纪初的马龙山石刻群,无疑是中国当代民间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作,正因其“年轻”,故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另一方面,如果说大足时刻已出现宗教世俗化的倾向的话,马龙山石刻更是将世俗信仰推向极至的产物。在这里,不论是内容的丰富纷杂还是表现手法的大俗大雅,都表现出传统的宗教主题与世俗生活的价值判断走向融合的境界,甚至世俗信仰已占据主导地位,而具有典型的艺术特色与学术价值。

在马龙山石窟塑像群形成规模的同时,以吉星寺为中心的庙宇建筑群也从1927年-1934年历时7年完成,形成了十殿、三楼、一堂的宏大规模,成为了西南地区的著名禅林。

从有关资料上我们得知,马龙山石窟及庙宇建筑群从一开始就是依靠民间力量完成的。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寺庙建筑几乎已全面损毁,许多神像身首异处,卧佛也湮没于荒草杂树与泥沙之中。1983年的“发现”,使卧佛寺再度名扬四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佛教旅游 马龙山卧佛 中国第一卧佛 摩崖造像 石刻艺术 石刻造像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