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了,更发誓言,愿我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啖肉,乃至成佛。并制断肉戒。语已,即投火中,与兔王母子并命。 经文中的一切智光明仙人就是弥勒的前身,兔王就是释迦世尊的前身,兔子就是释迦佛的儿子罗睺罗。可见,弥勒菩萨不但以金刚之志身体力行修慈心,还制定了“断肉戒”,规定弟子不得食众生肉,开了古印度僧人修行食素的先河。
弥勒求道、行道、得道都有其独特之处。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告诉弟子阿难:“弥勒菩萨求道时,不持耳鼻头目手足身命珍宝城邑妻子及国土布施于人,以成佛道,但以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得致无上正真之道。”弥勒菩萨行道的方法在于庄严国土,护法利生,宏扬释迦教法,拔苦施乐,开启众生智慧,弘播慈心。他取佛果的宏愿则是:使其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简单地说,释迦牟尼和观世音救度众生的方式是拔众生苦,而弥勒则是施众生乐。原始佛教把人生是苦作为全部教义的出发点,把铲除苦难的根源,作为解脱的终极目标。如家家观世音的救苦救难形象,就深得历代民众的敬仰。弥勒作为菩萨,与观世音不同,作为佛,也与释迦牟尼有异。他不是舍身苦行,也不作种种呵斥,而是但行“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劝人归依佛教,行善持戒;劝人相信,依弥勒“本愿”建立的理想国土经过众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到来。但是,这个理想国的实现,要满足弥勒的十大愿望:比如,于“一切众生起柔软心”,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柔软心”是相对狠戾好斗的“刚强心”而言,包括对人要“慈心”相向,与人为善,“恭敬和顺”,“语言谦逊”,“如子爱父,如母爱子”,并以“不杀生”为“十善”之首;比如,令众“和合”,即善于消除人的精神苦闷,调节人际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比如“施人衣食”,济人厄困,“令得其乐”,其中“施乐”就是弥勒信仰的核心。因此,《弥勒大成佛经》说,弥勒下生出世,全是为了“施乐”,他“本为菩萨时,常施一切乐,不杀不恼他,忍心如大地”。
因此,弥勒虽然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阎浮提(娑婆世界)成佛,但不同于释迦世尊在这个“五浊恶世”成佛,弥勒成佛的阎浮提有严格的要求,弥勒成佛时的阎浮提情况大致如下:
(1)自然条件:国土长十千由旬,广八千由旬。土地平坦如镜,名华软草,遍覆其地。种种树木,花果茂盛,其树悉皆高三十里。
(2)居民:人寿八万四千岁,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慰快乐。唯有三病:一者便利,二者饮食,三者衰老。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
(3)城市:城市鳞次栉比,鸡犬相闻。有一大城,名翅头末,街巷道陌,广十二里,扫洒清净。有明珠柱,皆高十里,其光照耀,昼夜无异,灯烛之明,不复为用。时世安乐,无有怨贼劫窃之患。城邑聚落,无闭户者,亦无哀恼,无水火刀兵及诸饥馑毒害之难。人常慈心,恭敬和顺,调伏诸根,语言谦逊。
(4)政治:时有转轮王名叫儴佉,有四种兵,以威武统治四天下。王有七宝,又有四大藏,各有四亿小藏围绕。珍宝涌出,无守护者,众人见之,心无贪著。
但弥勒下生,也如释迦一样有托生、出家、成道、说法种种示相:
(1)托生:有大婆罗门名曰妙梵,女曰梵摩波提、弥勒托生以为父母。弥勒生后,肤紫金色,身高千尺,胸广三十丈,面长二十丈四尺,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端正无比。
(2)出家:弥勒观世五欲,致若甚多众生沉没在生死海,甚可怜湣。如是正念,不乐在家。感王施物,终归毁坏,知一切法,亦皆幻灭,修无常想,出家学道。
(3)成道:弥勒成道,坐于龙华树下,即日成就无上道果,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地神乃至诸天,各相告曰“当今弥勒已成佛道”。
(4)说法:时有魔王,名曰大将,率欲界无数诸天至弥勒佛所,请说施论、戒论及生灭之论,乃至诸佛所说,苦集灭道。时座上有八万四千天子,得法眼净。弥勒有华林园龙华三会说法:初会有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果。二会有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果。三会有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果。弥勒说法常赞释迦功德。
(5)弟子:儴佉王将八万四千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大臣长者,亦复如是,各自念言:虽复千亿岁,受五欲乐,不能得免三恶道苦,妻子财产,所不能救,世间无常,命难久保。我等今者,宜于佛法而修梵行,念已出家。
(6)涅槃:弥勒寿命八万四千岁,入涅槃后,遗法存世一万四千年。
作者:
潘建国
编辑:
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