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佛教缘起法的殊胜
佛教缘起理论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不仅适用于人类,同时也适用于各界有情与器物。它不仅是一个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人类涅盘成佛的基础,具有最大的有效性。
从本质上讲,缘起理论是一个描述痛苦产生及其息灭的过程。“苦”是佛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关于它有诸多的解释。如几个数字,其最重要的教义,如三大苦。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缘起的原则,必须首先了解这个“苦”。
“苦”中的佛教中使用广泛,并非如英语中那个单词的含义所能概括。它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与乐乃相对性之存在,若心向着如意之对象,则感受到乐;若心向着不如意之物件,则感受到苦。苦之分类有多种,根据它的本质,佛教把它分为苦苦、坏苦、行苦三种。
苦苦谓有漏行蕴中,诸非可意之苦受法,逼恼身心之苦。坏苦谓诸可意之乐受法,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之苦。行苦,指除可意非可意以外所余之舍受法,为众缘所造,难免生灭迁流,故圣者观见之,于身心皆感逼恼,故称为行苦。这里面既包括身体的痛苦,也包括了精神的痛苦。在这三者中,第三行苦最为重要。因为它必须对造世间诸法间的所有关系有正确明晰的认识之后才能摆脱。
而缘起法表明,世间相互依存性和相即相入的形式众多纷繁,不是那么容易能够认识清楚的。
比如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所有事物的出现或发展都是遵循一定的程式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并且随意条件的变化发生相关联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相互间有众多的互利为用的关系。
在此,我们还要提一下业力,因为业力决定了所有因果关系的判定标准。业力是一种功能,它虽为短暂而存,但其功用巨大。没有任何事物能逃脱于业力之外。认清业力的性质及其发生作用的过程才是正确判定事物的关键。
佛教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寻找事实的第一因或造物主上帝的问题,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为它本身不具任何意义。只要把握了缘起法则,那么一切都将迎刃而解了。
作者:
徐东来
编辑:
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