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宗师 > 正文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及其特点
2007年04月01日 11:14中国佛教协会编,《会务通讯》,1997年第1期总第47期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赵朴初] [人间佛教]

二十世纪上半叶,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播和弘扬,人间佛教已经蔚为潮流1,成为当今中国佛教界最有影响力的一面旗帜2,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二十世纪下半叶起,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香港,出现了许多高扬人间佛教思想的佛教团体和组织,以各种形式探寻着实践人间佛教的新路子。本文拟通过对赵朴初(1907.11.5—2000.5.21)人间佛教思想的分析,探索其对人间佛教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在大陆佛教界实践人间佛教的突出贡献及其特色。

一、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大陆佛教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又以“文革”的爆发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界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适应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于是,革除传统痼疾,进行思想改造,清除封建主义残余,倡导佛教改革,推动佛教的现代化进程,是当务之急。1952年4月15日,作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的赵朴初,在上海佛教界举行的佛教徒思想改造座谈会上,作了关于思想改造的重大意义的报告3。1953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宣告成立,实现了三大语系四众弟子的大团结,是中国佛教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标志。其宗旨是“团结全国佛教徒,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参加爱护祖国、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联系各地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4。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首先致力于指导并推动全国佛教徒进行关于爱护祖国及保卫世界和平的学习。作为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赵朴初在1953年8月15日发表了《佛教徒必须重视学习,努力学习》的文章,要求全国佛教徒认真学习政治、国家政策和时事等。“通过学习,使广大佛教徒提高了认识,增强了爱国主义的精神;通过学习,使佛教四众弟子明辨了是非,分清了邪正,团结一致,以保持佛教的纯洁。广大佛教徒在提高了对于新时代,对于自己今天应负的责任的认识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不问世事的态度,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积极参加各项爱国运动、政治运动和社会生产活动,使新中国佛教界成为建设事业中一支积极的力量”5。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中国佛教界经历了思想上的改造、组织上的革新和行动上的转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面向现实人间,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旋律。“建国至‘文革’爆发,是中国大陆佛教发展的十分关键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佛教经过改革适应了新社会,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得以继承和弘扬,从而确立了中国大陆佛教发展的人间化导向,为八十年代大陆人间佛教的倡导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与实践基础。”1“文革”期间,佛教界经历了一场浩劫,佛教事业濒于毁灭。总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陆佛教虽然在佛教改革和人间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并没有明确倡导“人间佛教”的思想。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华方田   编辑: 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