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华:人心和谐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2009年11月20日 17:09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夏金华在第八届觉群文化周上发表了《人心和谐是城市文明的基础的主题演讲,演讲摘要如下: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仅是看它有多少摩天大楼,或是人们的衣着有多光鲜,更重要的是,市民在外来客的眼中,其举手投足,或待人接物,是否习惯于自然的状态,既非出于某种要求,而表现得过分热情,也不是人前人后是两张面孔,应该是自己平时生活的本真状态,不做作,不虚伪,好客但不令客人有心理负担,热情周到而又不干涉游人的自由选择,不卑不亢,恰到好处。这是非常高的要求。正像世博会的组织领导者、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所说:

我觉得上海市民应该穿什么就穿什么。如果你每天都戴着领带的话,肯定也是一件不太舒服的事情,所以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市民正常穿着就行了。当然有一些洁净的习惯还是应该坚持的,比如,不要随手丢垃圾,要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等等。

为对市民的文明行为有一总体的了解,今年10月12日,国家统计局组织所属调查队对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进行了测评。这次是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实地考察、入户调查的时间和数量,统一材料审核的标准,保证测评结果科学严谨。事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由国家统计局独立测评。测评结果显示,这114个被测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的公共文明程度呈现较高水平。青岛获得第一名。为什么不事先通知,不打招呼,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看到真实的情况,不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所有这些,归结到一点,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常态化的,不是搞运动,花架子,那么,城市居民的表现也是跟平时生活一样的。这样常态化的文明素质的表现,是需要人内心的平和,才能做到的。

因为一个内心和谐的人,才能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笑容是真诚的,发自内心;不快是有的,但会随风而散,不会长期驻留心间,自寻烦恼。这种情绪的培养,从何做起呢?应该从调整人们的心态开始。

城市的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古来如此,不独现在为然。唐朝时,年轻的白居易去长安谋生,找到大诗人顾况,顾况以他的名字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比喻居住在大城市里,生活不容易维持。所以,人心浮躁,不遑宁处。那该怎么办呢?城市提供给你的条件是刚性的,没有办该改变。每天熙熙攘攘的人流,为着名利东奔西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从佛教的角度来说,首先应当平和自己的心态,不要怨天尤人,以尽可能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接受现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定位,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生活奋斗目标。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地前行。此外,别无他途。

人生活在世界上,一点一滴都有它的因果存在,佛经里说:“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这里的过去,可以理解为前世,也可以看做是过去的日子;而未来,既可以是来世,也可以是未来的日子。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今生受的”,不一定都是前世注定的。比如说,来自于穷乡僻壤的张三,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考上海外的名校,毕业后,在跨国公司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人到中年,过着稳定丰足的生活。这不是过去的努力,现在的收获吗?如果将前、后世与现实结合起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讲,要想改变眼下不足的生活状况,获得未来的回报,必须努力工作,外加行善,也一定能多少改变现状。为何要强调行善?别以为行善,是富人的事业,于己无关。这是不对的。佛门有句话,叫做“贫穷布施难。”按照佛教的话来说,贫穷布施,所获得的福报,要比富翁布施的福报多得多,因为前者的心比起后者来,更为虔诚,也更加难得。

总起来说,“小富由勤,大富由命。”一个人只要身体健康,工作勤快,方法对头,经过一定时间的累积,获得小康的生活,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要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则多半由于命中注定,非人人可得。这里的“命”,也就是一个人上一辈子(甚至几辈子)所累积的福德因缘,也就是佛经里说的“过去因”了。

当然,也有非常倒霉的,即使有贵人相助,也无法得到翻身的机会。北宋时候,有位名臣叫范仲淹。他从小在寺院长大,受佛教恩惠颇多,同时,有着一副菩萨心肠,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脍炙人口。他一生乐善好施,虽然是朝廷大员,死后连入葬的钱都没有。

有一次,朋友告诉他说:“有一穷秀才,学问很好,可是命不好,连一日三餐都不能维持,您可要救救他。”范仲淹一听,就说:“可以,你把他找来,我们见见面。”与这位穷秀才一谈,范仲淹发现他确大有才干,于是就想了个法子帮助他。但是,帮助人也要用正当的手段才可以,不能用不正的方法。范仲淹想到,东晋有座荐福寺,落成时,请大书法家王羲之写了一个碑文,他的书法有“国宝”之称,所以,范仲淹想把这碑文拓印下来,交给秀才去复制流通,告诉他全国就只有这么一个版本,所以一定有助于改善他的困窘状况。 

穷秀才一听,当然很欢喜。于是,范仲淹准备第二天就请人去碑文拓印下来;可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当天晚上,突然刮风下雨,雷电交加,就硬是将荐福寺的碑文击得粉碎,眼看到手的福报,瞬间间化为乌有。

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这位穷秀才前世没有种福报,所以,没有办法得到。因此,看到的东西不一定能得到,得到的东西,也会失去。所以,凡是碰到这种情况,说明此人业障深厚,缘浅薄福。因此,更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作人做事,累积福德,以消除业障,争取逐步转变命运。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夏金华 编辑:邢艳玲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