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姚南强在第八届觉群文化周上发表了《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和谐宗教》的主题演讲,演讲摘要如下:
“和谐宗教和城市文明”的主题,包含了宗教、城市、文明、和谐这四个概念,实际上是研究宗教如何能在城市中可持续地生存、发展,如何对城市的文明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视角的研究课题,而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应该说是最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视角。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最初源于美国的芝加哥学派,现在已形成了决定论、因素论、子文化论、生态论、空间论、政治经济学派、亚文化都市论、新马克思主义论等不同流派,本文综合起来,从若干层面分析宗教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以上海为例,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宗教要在城市生存、发展,有一个外部环境,这就是城市生态,分为自然生态,如土地、空气等,又有社会人文生态,如人口数量、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可利用的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
就上海这样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它的市区地域已比解放初翻了几倍,中心区域人口密集化、郊区城镇化程度非常高,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强势政府,较高水准的人口素质,对外交流、开放程度较高。这些自然、人文生态对上海的宗教提出了特定的要求。一方面这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环境,无论从资金、物资、信众资源而言都是充沛的,不象穷乡僻壤的清苦。另一方面上海的宗教要面向社会,关怀人生,力争与社会和政府的和谐相处。上海的宗教界要“讲政治”、懂政策,行为规范,要与国家的政治大气候相适应,与政府的管理机构相协调。既要守法服管,又会充分利用各种政治资源,积极参加“两会”(政协、人大)参政议政,要与上层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求取得宗教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社会和政治环境。
上海的宗教又注意“文化建寺、教育兴寺”,要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吸引、适应有文化信众的需求,提高宗教产品和宗教服务的品位。
又据有市关方面透露,上海基督新教2007年受洗6083人,抽祥调查其中2087人,60岁以下占75%,高中文化以上47%,而五年前是60岁以上占一半。又如静安区怀恩堂有264人受洗,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达达47人。
上海的宗教界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善于理财,懂经济、懂管理,生财有道,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既能充分利用财源,又注意建立有效的制度,尽量规避金钱的负面作用。
上海的宗教又必须是注重环保的,要文明进香,保持空气清醒,要节约使用土地,螺丝壳里会做道场。在寸金寸地的都市,不强求盖几十亩、上百亩地的大庙。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使用化学洗涤剂,垃圾分类、绿色食品、资源回收、节水、植树、放生等。
宗教又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上海的宗教要注重对外开放和交流的宗教。在五大宗教中,上海是近现代基督新教和佛教的中心,中国基督教爱国会总公至今仍驻节上海,上海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都与国外有广泛的联系,佛、道教与港、台的关系尤其密切。上海是对外进行宗教文化交流一个主要窗口。例如,玉佛禅寺是上海乃至全国接待海内外宾客和外国元首、首脑最多的寺院之一。平均每天要接待外宾和台港澳同胞千余人次。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曾先后接待了外国元首和首脑人物250多批。多年来,前任住持真禅法师和现任住持觉醒法师,先后到20多个国家和台港澳地区弘法访问。
作者:姚南强 编辑:邢艳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