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曾文:读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
2009年11月05日 14:59慧海佛教资源库 】 【打印共有评论0

2、关于达摩禅的中国化问题。印顺法师强调曹溪禅吸收、融摄牛头禅在达摩禅最后实现中国化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是很有见解的。这一点在过去往往被人忽略。然而,禅的中国化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禅的中国化除了老庄化、玄学化外,还有一个顺应皇权和儒家名教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除了印顺法师特别指出的曹溪禅与牛头禅关系之外,结合我撰写《唐五代禅宗史》的体会,想向印顺法师请教是否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唐代皇室除将儒家纲常名教置于正统地位之外,还尊老子李耳为祖,封老子为玄元皇帝,玄宗命在两京、诸州设玄元皇帝庙和崇玄学,置生徒,令学习《老子》、《庄子》等书,称之为真经。这不仅造成社会上下尊崇老庄的风气,也影响到广大儒者士大夫。佛教具有极大的适应性(重视“方便”、“智巧”),诸宗特别是禅宗与华严宗,都大量运用乃至吸收老庄玄学的思想、概念来阐释和发挥自己的教理。

(2) 禅宗在兴起过程中得到皇室和各地藩镇、以儒者为主体的观察使、刺史及其它地方官员的支持。例如北宗在武周、中宗和玄宗朝受到朝廷的优遇;剑南净众、保唐禅派受到地方藩镇韦皋、崔宁以及朝廷命官杜鸿渐等的大力支持;南宗神会在南阳、洛阳传法受到朝廷命官宋鼎、王璩、王维等很多人的支持;马祖在洪州传法得到江西观察使、州刺史路嗣恭、杜亚、鲍防、李兼等的支持;马祖弟子大义、怀晖、惟宽在京城传法,受到朝廷的优遇;石头的四传弟子雪峰到福州传法,先后受到州刺史、闽氏政权王氏的支持,为石头宗在闽淅及整个江南的迅速发展打下基础。禅门五宗的成立更是如此。临济宗与河北三镇中的成德镇的王氏、魏博镇的何氏政权;沩仰宗与朝廷命官裴休、地方藩镇、官员李景让、崔慎由、韦宙、郑愚;曹洞宗与洪州藩镇钟传、荆州藩镇成汭;云门宗与南汉刘氏政权;法眼宗与南唐李氏政权、吴越钱氏政权,都有密切关系,得到他们的优遇和支持。这种情况对禅宗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禅僧不仅在与这些以儒者为主体的当政者、士大夫的交往中要运用他们所熟悉的理念和语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将他们的意志、伦理和价值观念吸收或容纳到佛法之中,例如在朝廷三教谈论中对“道”、“心”、“法”等的解释中,就具有会通三教的内容。石头系的雪峰甚至称闽王是佛,文益弟子德韶上堂说法常称“国王万岁,人民安乐”……使人联想宋代以后禅宗上堂拈香祝圣的情况。元代钦定《百丈清规》中所载禅寺盛修“祝厘”、“报恩”的规定;契嵩《辅教编》会通三教的说法等,应当说是禅宗顺应朝廷和儒家名教的必然结果。

(3) 大量儒者加入禅宗行列,对禅的中国化发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像神秀、神会等人,出家前精于儒学老庄;石头弟子天然、马祖弟子庞居士本来是儒者,在到京城赶考的途中临时改变初衷不求“选官”而求“选佛”,牛头宗道钦也是这样,赶考中途改投马素出家学禅。著名的禅师几乎都具有深厚的儒、道二教学识的积累和文字修养。他们借助自己已有知识和观察问题的习惯来理解佛法、禅法,又将自己的理解向僧俗信徒说法,这怎能不促进禅的中国化呢?

以上想法是否合适,谨请印顺法师指教。

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至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日本的年轻学者伊吹敦将此书译成日文,1997年由山喜房出版,认为此是“不朽的名著”。我为此感到高兴。相信此书所具有的价值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领会和认同。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杨曾文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