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心灵环保
2009年03月31日 11:45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综合以上所说,知道一切众生本具心性,本来清净。何以需要谈心灵环保? 皆因不觉心迷,所谓“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没有妄念的心,清楚明白的心是清净心,现在因心不觉,没有了觉察力,六根攀缘六尘,攀缘这念心成了妄心,起了贪爱而不觉,因贪爱而想占有,因想占有而不择一切手段造业,长劫以来,不断反复熏习,养成习气,积习难返,吾人当前这念心,固然本具佛性,被无明烦恼习气覆盖,名为染污心,喻为金矿,矿中虽有真金,但也有石头杂质,必待淘沙汰石殆尽,真金才能全现,此一段历程即名修行,现在又名心灵环保。

三、无为心灵环保

佛陀因于对吾人这念心性有全面性通体的认识,所以佛说八万四千法来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心的毛病,这是从狭义讲。若从广义说,则有无量法门对治无量妄心。

若众生言下能直接契悟当下不思善不思恶,不生不灭,本来清净之本心,则坚住这念心,保任这念心,六祖所谓“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即不辨此心中有何烦恼,有何习气,但时时刻刻令这念心保持不打妄想,清楚明白,一念万年,万年一念,一念到底,当下这念心,始终清楚明白没有妄想。圆觉经清净慧菩萨章中:“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念心始终无为,念念归真,念念清净,此是最高的心灵环保,名无为法。无为心中岂有染污? 既无染污,即不需环保。

四、对治性的心灵环保——大乘六度

怎奈一般众生烦恼垢重,积习难返,虽知不能行,虽悟不能断,不能时时站在无为法上,所以顿悟此理不碍渐修,若理不能悟,那就在事上修戒修定修慧修福德,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波罗蜜。以种种法门对治种种烦恼心病。

小乘人急于了脱生死六道轮回苦,修四谛断尽烦恼自己出离三界;大乘菩萨一方面了知心性本具,毕竟无为的道理,慈愍众生因病重,长劫在苦轮当中轮转不已,故发利他之心,修布施,一方面满足众生,一方面对治自己的悭贪毛病,消除贫穷。贪有种种贪,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食贪睡……,明辨自心中有那些贪心,进一步对治,若贪财就行布施,若贪色就修不净观以破除,佛说此色身乃“革囊众秽”,有啥可贪? 若贪名,名声丧本,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可谓贪名后患无穷。从理上反复去思维修正,观念调过来,贪心就息下,不但不贪,进一步还要布施,行布施广结众生缘,广结善缘,广结法缘,除了物质的布施,尚有法布施,令自己及一切众生亦能破除迷愚,进一步了达无能施之人、无受施之对象、无所施之物,明白三轮了不可得,当体即空契悟真性,从事上修,进而在理上悟。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释见引 编辑:邢艳玲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