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法门”对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教育体系之影响
2009年03月28日 21:31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 】 【打印已有评论0

因此,圣严法师指出:

“戒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禅行者的保护伞。没有戒,一个人就像是会漏水的水桶。”[44]

在丛林清规当中,各寺院的规矩都是一样,每天的生活也相当接近。比丘与比丘尼必须接受两种教育训练:第一种是经由日常作务来修行,恰如其分地履行出家人的执事本分是很重要的。包括劳动作务、主持法会,从普通僧人直到寺院的住持皆是如此。而每日的早晚课诵与禅修亦包含于日常生活的修行中。透过简单重复的日常作务、佛七法会、拜《大悲忏》,与《梁皇忏》等活动,有助于使身心专注并净化受障闭的心,进而发起出离心与菩提心。

第二种则是拨出一段时间来进行密集的禅修。禅修的时间则有七天、二十一天、四十九天,或三个月不等。时间较短的禅修是由寺院的住持负责,至于则须要邀请有名禅寺里负责禅堂的首座或板首来主持。禅的传统强调离言说文字和直指本心。代之以使用繁复的辩证法来否定有与空的对立,或以论证的形式来证明开悟与日常生活的同一性,历代的禅宗大师都把追求的重点放在不二上,以他自深的开悟功能作为禅的媒介与方法。这个就是传统佛教所说的定慧双修。

事实上,当临济义玄(卒于西元八六七年)敦促弟子“秖是平常无事”[45]一语时,他的话是针对那些已经过着最有纪律生活的僧团而发的。反面来说,这种无事执着的心可以经由禅修来长养。亦是此种简单无事的心能够使得行者的修行生活逐渐澹泊。不管是中国、越南、日本还是韩国等禅佛教所传承之处,这种氛围是无所不在的:它们表现在禅宗师徒间彼此机锋的语言里、每日的禅修功课中、在禅堂的格局和程式,在佛戒的受持等等。这就是历史上禅宗的实质训练与教育,也是中华禅法鼓宗的出发点。

“不二法门”对法鼓山僧众修学与教育体系之影响

以定慧双修及解行并重来说明,慧指的是对自己和周遭世界的深入了解,定指的是坚守我们最珍惜的价值与真理。透过开放性的行与解,每个人理论上都可以发现自己的愿,而无碍于先天上的国家、种族,性别和宗族的差异性。解可以带领我们过一种反省的生活,扩大对自我和周遭世界的知解;行可以把这种知解深植于内心,让我们达到言行合一。透过这样的解行并重,就可以找出一条与世界互相贯穿的生命道路,负责任而睿智地实现自我。这正是圣严法师始终特别关怀的毕生计画-----提升人品、复兴中国佛教和推动世界和平。这样一个实现自我的旅程,亦是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对世界性人本思想的了解与沟通所要做的主要贡献。

因此,佛教学者Marcu在针对汉传佛教在台湾佛教的重构做研究后,提出最精辟的见解指出:“法鼓山所并重的是将汉传禅修的推广及各种形式的佛教研究。”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释常随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