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03月29日 12:58 】 【打印已有评论0

概要而言,可从推行全方位教育;改进办学模式、课程设计及教学管理体制;增强建设师资,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佛教院校自身建设等方面入手。

我们应该看到,学院教育中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弊端,如世俗化的倾向,对知识的偏重、修行与修证次第的缺乏、正信的建立和威仪的培育等问题;这种种问题的出现,并不完全是学院教育本身所造成的,其中既有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因素,又有学制的不完善和人为操作失误的因素。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能在发挥学院式教育优势的同时,适当地保持传统丛林的修行风格,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条适合现代僧才成长的新路子。实际上,这条路也是中国佛教界一直在摸索探求的,‘学修一体化’和‘学院管理丛林化’口号的提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1. 全方位之教育

对于佛教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教界人士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例如:现时的僧教育,除了知识与文化的教育,除了对于经典和宗派理论的研究讲习,还应该兼顾以下几个方面:1、要注重对于学僧的世俗学问和技能的培养;2、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僧的僧格。也就是注重僧人的精神境界的熏习和养育;3、僧教育应该能够造成僧人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关心社会,关心现实。有是非观,和基于是非观的政治观、法制观;还应该有适应现代全球化社会的思想观念,例如对环境保护、生命伦理、人权和尊严都有如法如理的清醒认识;4、佛教的僧伽教育应该特别强调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化的了解和适应。这包括了政治上的适应,更包含有对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认识和适应。(宋立道〈关于僧伽教育〉)

2. 办学模式与课程设计之改善

就现在的综合国力而言,没有一个地方或寺院能够办起一所堪与海外佛教大学相媲美的佛学院,但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全国的力量,逐渐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看见,地方、丛林和民间力量办学,在当前已经蔚成风尚。‘民办’院校不仅仅是佛教协会‘公办’院校的合理补充,很可能会在新的形势下,以更有力的投入和更灵活的机制,成为‘公办’院校的竞争对手。随着佛教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各种‘民办’院校有可能会在互助互利的基础上形成股份制式的联合。若果能如此,不仅会为中国佛教教育走出新的路子,也将会深刻地改变现存的教团体制。(王雷泉〈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而有关改进院校佛学课程之讲授,则可考虑四点建议:一是增设原始佛教基本教义和经典的课程;二是引导学僧自主地独立地学习佛法和各种专业知识;三是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的工作;四是创造条件,建立佛教大学。(杨曾文〈新世纪的佛教教育〉)

3. 充实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方面,宜结合当今教界、学界以及社会之实际需要,至少有三方面的课题急需研究:(一)编写古今藏外佛教图书目录,建立最具权威性的佛教图书馆。(二)中国僧制史--建立现代化的寺院管理模式。(三)编写适合当今社会的佛教教科书。(净因〈从对传统办学指导思想之反思谈佛教教育的未来〉)

4. 增强师资

在师资问题方面:应该将最优秀的学生留下来,给予专业上的继续培养,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他们能真正成为合格的老师。同时,佛教界应该建立教师晋升制,社会学校有等级晋升制度激励年轻教师继续努力,而佛教界并没有在待遇、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尊重。因此,建立教师晋升制以激励年轻法师从事教育事业,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重要举措。(圣凯〈二十一世纪僧教育构想〉)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宽运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