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03月29日 12:58 】 【打印已有评论0

内容摘要:以佛陀觉悟的教育(“觉之教育”)为原则,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我国佛教教育之定义、方法、现况、时代使命与挑战,及其推展与未来瞻望,进行了检讨与分析,认为佛教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人才的培育,成为廿一世纪佛教教育的重大任务与神圣使命,强调以历史为鉴,结合当前实际,以传统佛教教育为根基,吸收学院式教育之优点,以建构现代化之佛教教育,并围绕此主题,提出全方位之教育理念方针、改善办学模式与课程设计、充实课题研究、增强师资,并引入现代化之教育手段等建议,以期重建与时并进、契理契机的佛教教育制度与解行合一的理想修学模式。

关键词:觉悟的教育(‘觉之教育’) 廿一世纪 人才培育 现代化佛教教育 解行合一

前言

‘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ducare",意思是 ‘引出’。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及社会发展等;概括而言──教育是人类传递和开展文明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狄洛曾说:‘教育,是人类共同的成长基础,教育方向正确,人类的真、善、美资质就得以发扬提升,世界的和谐进步就易达成。’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

  佛陀于菩提树下成道后,指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陀因此而住世四十九年,广宣教化,目的是为了教育众生开发真如自性,破迷去执,从而获得解脱自在的人生。

在许多经典里都具体提到过佛陀的教育目的;《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第二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一件特别的大事就是要使众生断除一切烦恼,获得出世的智慧。这是佛陀教育最独特的地方,是其他教育家所不能及的;因为其他教育家只能使人获得世间一般的知识和修养,佛陀却要使人获得彻底解脱的智慧。《大日经疏》卷九曰:佛陀的教育目的是要使一切众生都获得没有负担的知识和真正的智慧。《心地观经》卷二亦说:佛陀教育众生是为了启发众生无穷的心灵宝藏。佛陀不但善于教化众生,而且提倡‘自我教育’,如《阿含经》说:‘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佛陀要我们反求诸己,这才是最高的教育。

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乃至无言的身教,不但是今日教育的典范,其实也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育史,举凡世间一切的知识、德性、思想、技能,都可总摄于佛陀的教育范围之内。佛陀的教育,首重言行举止品德的修养,是为‘戒学’;次重身心的调御,名为‘定学’;进而重视真如自性的开发,即为‘慧学’。佛陀不但善于引用本生故事、譬喻、因缘等十二分教,以及四摄法、四悉檀等法门,其教育特别注重教材及教学法,即所谓的应病与药,观机逗教。

佛陀的教育方法灵活巧妙,而且有教无类。它针对众生的根机,而施与各种权巧教育,或‘以事明理的圆融教育’,或‘以古证今的启发教育’,或‘以智入道的幽默教育’,无非为给予弟子鼓励与期许。所以说:‘佛教教育是完善人格的教育,是改造生命的教育,是解脱烦恼、解脱生死,是成佛作祖的教育。’佛陀是最好的老师,他具备了最优秀的教育家的素质,一切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在他那里都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佛陀的追随者,无论是行者或学者,欲续佛慧命,欲将佛陀伟大之教法流传于后世并发扬光大,当前之要务,即是重新确认佛教教育的意义、价值与定位,承担时代使命,努力建设佛教事业,迎接社会的挑战,开拓未来,利济社会,造福人群。是故,就当前佛教教育工作实况所需,作检讨性之省思与建言,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宽运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