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法师:显德也。有二释:一、通达经律论三藏之法,依法为师故。二讲演经律论三藏之法,以为人师故。鸠摩罗什出名也。具云鸠摩罗耆婆什,上五字此云童寿,谓童年而有耆德也。什者,深善此方文字之谓也。若华梵合举,称为罗什。按师本传:父名鸠摩罗琰,家世相国,弃荣出游龟玆,王以妹妻之,生师,幼而神异,七岁随母入寺,见铁钵试取加顶,俄念钵重,我何能举?遂力不胜。豁悟万法唯心。博通三藏,人莫能及,故以三藏法师称之。译者,易也。易梵语为华言,音字俱翻,不同咒等。汉时掌四方之语,各有其官。北方之官曰译,兼善西语,腾兰初至,由其证译,故至今皆称译。什师入关之后,秦主礼遇特隆,延入西明阁,敕肇睿等八百沙门,咨受什旨,于草堂寺参订众经。后道宣律师问天人陆玄畅曰:什师一代所译经论,至今若新,受持转胜何耶?答曰:其人以悟达为先,得佛遗寄之意,七佛以来,为译经师。又什师所译经论,三百九十余卷,咸共流通。临终对众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当使焚身,舌不焦烂。后弘始十五年八月廿日卒于长安,阇维火化也薪尽形灭,舌根俨然。此经译于什师,足证实语可信。○问:此经共有几译?答:更有唐三藏玄奘法师所译,名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二经文义,大同小异。时所宗尚,皆弘秦本。二叙译人竟。
甲三 解经文分三 乙初 序分 二 正宗分 三 流通分 此三,始于道安法师,证于亲光菩萨论,世称弥天高判。故后代解经,悉皆依之。 序分分二 丙初 通序通于诸部故 二 别序别在本经故 通序又分二 丁初 标法会时处 二 列圣凡听众 今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经首通序,亦名证信序;以有六种成就,证明此法可信,故曰证信。六种成就者:信、闻、时、主、处、众也。如是,为信成就;凡事相信,则言如是。我闻,为闻成就;面命耳提,机教相扣。一时,为时成就;际遇良时,师资道合。佛,为主成就;人天教主,以法利生。祇园,为处成就;不有精蓝,安成法会。下大比丘等,为众成就;圣凡毕集,如星拱北。如是六事,阙一不可,具足六事,方成法益;故以成就名。
又如是指法之词,乃阿难结集者之语气;云如是持名念佛,圆顿妙法,乃我阿难亲从佛闻。彼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园所说,有若干人在会。阿难唱此六成就,内含四义:一、遵佛旨,佛将临涅槃,阿难问佛:结集之时,一切经首,当安何语?佛云:如是我闻等,后则谨遵佛旨。二、断众疑,阿难结集经藏,高升法座,忽感相好同佛,众起三疑:一疑释迦再来,二疑阿难成佛,三疑他方佛至;迨唱如是我闻,三疑顿断。三、息诤论,阿难位居罗汉,既曰如是我闻,则法有所宗,显非臆说,故止息诤论。四、拣邪教,外道经典,首用阿忧二字,阿者言无,忧者言有,以一切法不出有无,故用此冠顶。佛经用如是我闻,则拣异邪教也。
下更分解:如是二字,古解甚多,玆不繁引。但据本部经义,如者不异之义,是者无非之义;以显念佛法门,心不异佛,佛不异心;心佛虽有二名,心佛无非一体,故曰如是。又万法俱寂,一心不乱,为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为是。
我者:阿难自称,非同凡夫妄执实我。一切凡夫,因执四大妄身,以为实我。我执既起,贪嗔痴慢无不从之而生。贪财为我受用,贪色为我娱乐,贪名图我荣耀,贪食养我形体,贪睡为我安息。由此诸贪,则靡恶不造。若人妨碍我所贪,或剥夺我所贪,则嗔痴慢,炽然并作。是我执,乃诸恶根本。身心因此不得安乐;世界因此不得和平。阿难已得无我,故不同彼妄执之我,亦非同外道妄计神我。外道有二十五谛,最后曰神我。彼妄计有一神我,周遍十方。阿难已证罗汉,能破外道,故不同彼妄计之我。乃同菩萨假我,及如来法身真我,不妨随顺称我。
作者:圆瑛大师 编辑:梅文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