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第三章
深入了解你的本然心
假设有取之不尽的宝藏就埋在一个穷苦人家的后院,这穷人并不知情,而宝藏本身也不会告诉他:“嗨,我在这儿!”
——弥勒菩萨,《大乘无上续论》
佛陀常常把本然心比喻为水,本质一直是清澈、干净的,污泥、沉积物和其他不净物也许会暂时让水变得混浊或污染水质,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些秽物过滤掉,让水恢复原来自然的清净。如果水的自然本质不是清澈的,那么,不管用再多的滤网,也不可能让水“变”清澈。
认出本然心特质的第一步,可以从佛陀说过的一则古老故事中一窥究竟。
从前,有个穷困潦倒的人住在一栋破旧倾斜的房子里。这个房子的墙面和地板上都镶嵌着许多珍宝,但他却毫不知情。尽管拥有这些珠宝,但由于他完全不知道这些珍宝的价值,因此他只好过着又饥又渴、冬冷夏热的贫苦生活。
一天,有个朋友问他:“你为什么要过这么穷苦的生活?你并不穷啊!你是个有钱人!”
“你疯了吗?”他答道,“你怎么会这么说?”
“你看看周围啊!”他的朋友说道,“你这整间房子充满了珠宝,绿宝石、钻石、蓝宝石、红宝石,什么都有!”一开始,这个穷人并不相信朋友的话,但过了一阵子之后,他愈来愈好奇,于是从墙上拿了一小块宝石到城里去卖。不可置信地,宝石商竟然给了他一笔非常可观的钱。他用这些钱在城里买了一栋新房子,当然,他把旧房子里的财宝全都带走了。后来,他又为自己添购了新衣裳,厨房里装满了山珍海味,也雇了帮佣,开始过着幸福舒适的生活。
现在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到底是谁比较富有?那个住在装满珠宝的旧房子里却毫不知情的人?还是那个终于明白自己财富的价值,并过着幸福快乐生活的人?
就像之前有关金块的问题一样,正确答案是:一样富有。这两人都拥有巨额财富,唯一的差异是,前者多年来都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直到认清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之后,才终于把自己从贫困与痛苦中解救出来。
我们也都像这样,只要一天没有认出自己的真实本性,就会一直受苦:认出自己的真实本性之后,就能够从痛苦中解脱。无论认清真实本性与否,真实本性的特质一直都是不变的。但开始认出自身具有的真实本性之后,我们就开始转变了,生命的品质也会跟着改变,你以往梦想不到的事都会跟着发生。
心、生物现象或两者兼备?
佛在心中……——《正相合续》
未被具体认定的事物并不表示就不存在,从试图具体确认“心的位置”这件事情上,我们就可以明白:尽管显示心在活动的证据非常充分,却没有任何科学家能具体认定心本身的存在。同样地,也没有任何科学家能够精确地在最基础的层次上定义虚空的本质和特性。然而,我们都知道我们有“心”,也都无法否认虚空的存在。心和虚空是我们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概念,我们非常熟悉这些概念;对我们而言,心和虚空的存在是一种常态,而且就某种程度而言,再平常不过了。
但是,“本然心”和“本然寂静”就不是这么熟悉的观念了,因此许多人会对这两者抱有某种程度的怀疑。但我们至少可以说,运用同样的推论和直接体验的方法,我们应该也会对本然心产生一些熟悉感。
佛陀曾以问答的形式教导过,本然心的实相可通过某些明显的征象来显示。他的问题是:“什么是所有人共同关心的事?”我在公开教学中问大众这个问题时,得到各种不同的答案,众说纷纭。有些人回答说,人们最关切的是如何生存下去、活得快乐、避免受苦、被爱;其他的回答包括:和平、发展、饮食、呼吸、不要改变,以及改善生活品质等;有些人的回答则是他处与自处皆能和谐、了解生命的意义、对死亡的恐惧等。我觉得特别有趣的一个答案是:“我!”
其实,每一个答案都完全正确,代表究竟答案的不同层面。无论是人类、动物或昆虫,一切有情众生最基本的关注都是渴望离苦得乐。
虽然每个人的策略可能不同,但最后我们都是为了同样的结果而努力。即使蚂蚁也一刻不曾停歇,或觅食,或扩建巢穴,不断来回奔波。它们如此忙碌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为了找到某种快乐,并避免受苦。
佛陀说,达到永恒的快乐与避免受苦的欲望,无疑是我们具有本然心的征象。事实上,其他征象还有很多,若要一一列举,恐怕需要再写一本书。那么,佛陀为何特别重视这个征象呢?这是因为一切众生的真实本性原来就是全然远离痛苦,并具足圆满喜乐的,在追求快乐、避免受苦的过程中,无论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我们都只是在展现自身的本质。
我们最渴望的永恒喜乐,其实就是本然心“微细而不变的声音”,这个声音提醒我们真正能够体验到的境界是什么。佛陀以母鸟离巢的比喻,说明我们的这种渴望——无论母鸟飞到多么美丽的地方,无论它在那些地方看到多少新奇有趣的事物,某种力量一直诱使它回到自己的巢穴。同样地,无论日常生活多么让人沉迷,无论目前坠入爱河、受人赞美,或拥有一份“完美”工作的感受有多么美好,渴望得到圆满恒常的快乐,却一直吸引着我们。
也可以这么说,我们是患了对真实本性的思乡病。
做你自己
我们必须认出自己的根本状态。——措尼仁波切,《无牵挂的尊严》
佛陀曾说,只要让心如其本然地安住,就可以直接体验到心的本性。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这就要回溯一下前面所提到的将军运宝的故事了。在那则故事中,将军奉命在一天之内将国王的宝藏从旧王宫搬移到新王宫。你还记得他完成任务时既放松又满足的状态吗?当他洗完热水澡,坐在柔软的垫子上时,他的心完全平静下来了。虽然念头仍旧会冒出来,但他满足地让念头生起、消退,不执著任何一个念头,也不追逐任何一个念头。
你应该也曾经在完成漫长且艰苦的工作之后,有过类似的体验。无论是体力工作或是撰写报告、完成财务分析等脑力工作,完成时,你的身心会自然安住在一种快乐的疲劳中。
我们现在就来简短地练习一下如何“安住自心”。这其实不是禅修的练习,而是一种“无修”。这是非常古老的佛法修持,我父亲曾解释道,它会让我们放下必须达到某种目标或体验某种特别状态,而加诸自己的压力。在无修的练习中,我们只是观看发生的一切,完全不做任何干预;我们只是对探索内在的实验感兴趣的观察员,所以对实验结果的好坏不会患得患失。
当然,刚开始学习这个方法时,我还是个很有目的导向的孩子。每次坐下来禅修时,我都会期待有美好的经验。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我才开始抓到“只是安住”的窍门:只是观看,放下对结果的期待。
首先,以舒服的姿势坐下,保持脊椎挺直,身体放松,眼睛张开。当身体的姿势很舒适、很放松时,让你的心单纯地安住三分钟左右。让心放松,就像刚刚才完成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一样。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如念头或情绪生起、身体不适,或察觉声音或气味,或是心里一片空白,都别担心。任何发生的或没发生的,都是在安住自心时的部分经验。
现在,对心中的所有念头保持觉知,并安住在这样的觉性当中……
安住……
安住……
三分钟到了之后,问问自己,刚刚那个体验如何?别评判它,也别试图解释它,只要回顾刚刚所发生的一切,回顾你的感受就行了。你可能体验到短暂的平静或广阔开放的滋味,这非常好。或者,你也可能察觉到百万个不同的念头、感受和感官知觉,这也非常好。为什么?因为不管是哪一种情形,只要你当时对生起的想法或感受至少保持了些许的觉性,那么,你就已经直接瞥见了心的自然运作。
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大秘密——任何时刻,当你将注意力安住在往来于心中的一切,这就是禅修;以这样的方式安住,就是体验本然心。
禅修跟日常生活中思考、情绪和感受历程的唯一差异,就在于你是否运用了单纯、赤裸的觉性。当你让心如其本然地安住,不追逐任何念头,不被任何情绪或感官知觉带走,这时觉性就会显现。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明白,禅修竟然这么简单,主要是因为它看起来如此平凡,而且跟我日常的感知习性如此接近,以至于我很少会停下来去认出它。就像我在巡回讲学中遇到的许多人一样,我自己以前也以为本然心一定是某种很特别的东西,跟我所经历的一切都不一样,或者更好。
就像大部分人一样,过去我也经常批判自己的经验,认为生活中来来去去的愤怒、焦虑、恐惧等念头都是坏的,是有负面作用的,或至少是跟本然寂静相互矛盾的。然而佛陀的教法以及这个无修练习的含意却是,若能让自己放轻松,心理上退一步,我们就能开始认识到,这种种念头不过是在海阔天空的心中来来去去的现象,而心就像虚空一样,无论其中发生什么,虚空根本不受干扰。
事实上,体验“本然寂静”比喝水还容易。想喝水的话,还得费一点功夫呢。你必须去拿杯子,把杯子靠到嘴边,再把杯子倾斜之后,水才能倒进你嘴里,然后还要把水吞下去,再把杯子放下来。可是,体验本然寂静根本不需要花这些力气;你只要让心安住在它本然的宽广开阔之中就行了,不需要特别的关注,也不需要特别的努力。
倘若不知为什么,你就是无法安住自己的心,这时你可以只是单纯地观察任何念头、感受或感官知觉的显现,停留了几秒,最后消融,于是你认出:“哦,这就是我心中在发生的……”
无论你身在何处、在做什么事,最重要的是去认出自己的体验是很平常的,是你自心真实本质的自然呈现。倘若你不试图阻断心中念头的发生,而只是观察它,最后你会开始有一种稳定的放松感、一种无限的开阔感——这其实就是你的本然心,也就是那自然不受干扰、任由各种念头来来去去的背景。同时,你也唤醒了新的神经传导路径。当这些路径的连接愈来愈强、愈来愈深时,你就会愈来愈有能力接受每个瞬间从心中蜂拥而过的种种念头。无论有什么纷扰的念头生起,都只会变成激起本然寂静觉性的媒介,而这本然的寂静则包容并渗透、遍满这些念头,就好像虚空包裹并渗透遍满现象世界的每个粒子一样。
心的简介到这里告一段落。现在,我们要开始较深入地检验心的特性了。你也许会感到很纳闷,为什么我们必须更深入了解本然心,大概了解不就够了吗?我们可不可以直接跳到修持的部分?
这样说吧,当你在黑夜中开车,如果你手边有一张当地的地图,而不是只知道大概的方向,你是不是会感到比较安心?如果没有地图和路标的指引,你很可能会迷路,你可能会一直转错弯或开到岔路上,结果旅途变得比预定中更漫长且复杂:你很可能只是在原地绕圈子。当然,也许你最后还是会到达目的地,但是,如果你事先知道应该要怎么去,这趟旅程就会轻松很多。因此,你不妨把接下来的两章当作路线图,让它引领你更快到达目的地。
1
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