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张润平:班丹扎释对明朝有效治理西藏的历史贡献

2013年11月05日 10:43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张润平

编者按:2013年11月1日至3日,云南省佛教协会与大理崇圣寺联合举办2013崇圣论坛,全国著名佛教文化专家、大德高僧发表真知灼见,共论云南佛教在中国国际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润平发表了题为《大智法王班丹扎释对明朝有效治理西藏的历史贡献》的主题演讲,论文全文如下:

地处甘肃岷县的大崇教寺,在明朝时期有着非常特殊的政治、军事、宗教地位,是明朝统治整个藏族地区的枢纽,西藏的诉求往往通过岷州大崇教寺来通达明朝政府,明朝政府的种种“圣化”目的也每每通过岷州大崇教寺来在西藏以至整个藏族地区完成。把持大崇教寺的后氏家族,从唐末至明清,在军政上一直是安多区域的首领之一。在宗教上,其族人在元朝就在这一区域建造佛教寺院108区,至明出现了一个享誉藏族地区和明朝政府的杰出领袖班丹扎释,是明朝帝王勅封的第四位法王——大智法王,多次受命明朝政府,深入西藏腹地|“传宣圣化”。正因为岷州大崇教寺后氏家族对于明朝政府突出贡献,大崇教寺得到明王朝大力支持,成为当时影响极其深远的皇家寺院,正所谓“西番朝东寺,一门处心”,这一歇后语至今盛传整个番属区域。东寺即是大崇教寺的俗称。由此可见其影响之一斑。

一、大智法王班丹扎释生卒

班丹扎释的诞辰在《西天佛子源流录》(以后简称《源流录》)中没有明确记载,在后氏族人中也没有明确传说,在《安多政教史》中有记载:“彼师属相是圣•宁吉达尼钦波,享年二十一岁的火蛇年(公元一三七七年,明洪武十年,丁巳)。”我们从《源流录》中记载后法王不同年龄段发生的各种事迹与明朝具体年号推定,也是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说明《安多政教史》记载是可信的。那么,他是哪一年圆寂的呢?

我们考察《源流录》,其内容只记载到正统乙丑年,也即1445年,班丹扎释时年69岁。这说明《源流录》的撰写,着手时间早。这样,我们只有在《明实录》和《安多政教史》中查找资料了。据《明实录》记载景泰三年(1452年)十月,“封西天佛子大国师班丹扎释为大智法王,赐以诰命。”这时,这位藏族高僧享寿七十六岁。再考察把他的大弟子沙迦室哩于景泰七年七月(1456年),敕封“广通精修妙慧阐教西天佛子大国师沙加为广通精修妙慧阐教弘慈大善法王”来看,大智法王的圆寂年份至迟也是景泰七年(1456年)。因为他不圆寂的话,他的大弟子是不可能袭封与师父同样规格“法王”这一最高礼遇的。当时明朝为了西部边关的稳定,作为影响极为巨大的佛教高僧,圆寂后,必须立即安排一个高僧大德能够代替明王朝说话和办事。而“法王”的称号是明朝赐予番僧的最高礼遇。然而,事隔半年,这一崇高的封号又被英宗给降为“灌顶大国师”了。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明朝政府当时处理班丹扎释刚刚去世,又一时间找不到能够替代班丹扎释这一身份人选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焦灼心态,也更有力说明班丹扎释刚刚圆寂的事实。再看,景泰四年6月(1453),皇帝“加封班卓儿藏卜为灌顶清心戒行大国师,赐以诰命。”班卓儿藏卜是班丹扎释的侄子。从这里可以看到明王朝对后氏家族的良苦用心。由此可以推定,大智法王享寿或者刚满80岁。因为班丹扎释圆寂当年,就加封其弟子继承师父的封号,是极有可能的。这与《安多政教史》“五十六岁,念修白度母时,睡梦之中佛母授记:可享年八十余岁,梦境中照见了萨迦金法所传的怀柔佛母圣容。”相吻合的。

二、班丹扎释族源及姓氏的由来

《家谱》中记载:“始祖战答儿斡,波忒国三叠人,当唐之时,从乌斯国至西宁地界出,谒见番王赤剌巴,树立旌旗,操演军士,番王观见,像貌非常,乃比试马,骑射精通,勇力过人,将二牛如挟草束,于是王日亲爱之,赐以官爵,命镇守朵思陌等处,白石山建城居焉。后因病卒。”

“乌斯国”就是现在的西藏,可知他们祖上原是卫藏地区吐蕃人,因“勇力过人”,才“ 赐以官爵,命镇守朵思陌等处,白石山建城居焉。”“白石山”在岷县与迭部的交界处,而吐蕃东进占领迭部、岷州的时间,是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以后。这说明他们来到白石山的时间也就是此之后不久。《家谱》另一段记载“十一世祖定儿迦,威勇多贤,心慈乐善。宋德宗时,招天下勇敢之人,儿迦闻之,从白石山出,谒见宋大将军张齐贤,考验武艺,弓马件件精通,命镇守西宁长城内外,要靖无虞。”经查《宋史》,无“德宗”这一朝代,而张齐贤正是太宗时期的人,“宋德宗”可能是“宋太宗”之误。民间家谱非出自史家之手,出现如此错误是难免的。但是他们说“从白石山出”这一事件还是可以相信的,证明他们从唐至元就一直居住在白石山城。直至十六世祖朵儿只班时期,看《家谱》记载:

“明洪武二年,将所授虎符、金牌,率众归附,赐姓后氏,授以金简、诰命,擢为宣武将军。十一年开设岷州,管本卫事。十三年,开设洮州衙门,十五年随征南京,以疾卒於曲靖,赠龙虎将军,勅葬南京紫金山,入乡贤祠。”

这一段非常重要,比《西天佛子源流录》的记录要详细得多。它说明了后姓的来源是明朝皇帝所赐的,时间是洪武二年。根据后氏家族代代传说,这个后姓的“后”,是“皇后”的“后”,而不是“前后”的“后”,以显示其姓氏的尊贵。在前后的“後”字没有简化之前的明代,就有这个皇后的“后”专用字。

据《岷州卫志》记载:“西亘青海之塞,南临白马之氐,东连熙巩,北并洮叠。”,白石山一带在明朝已经归入岷州卫辖区,他们从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开始开设岷州卫,管本卫事,那么其家族成员逐渐搬迁至军政中心所在地岷州,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三、班丹扎释及其家族与明朝的关系

(一)、班丹扎释前后六次入朝,特别是代表西藏,进京息兵,以及长期留守北京,主持全国佛教工作。

据查《西天佛子源流录》和《明实录》等资料,我们知道了班丹扎释前后六次入朝,具体时间及使命如下:

第一次,28岁,永乐二年(1404),奉旨入南京朝廷,使命—“随法尊师到于南京,住鸡鸣寺。”

第二次,29岁,永乐三年,奉旨入北京朝廷,使命—永乐乙酉(1405年),因“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西天佛子大国师、智光上师,推荐法尊班丹坚错于朝。太宗文皇帝遣使,驰驿召至殿庭,赐坐与语,大悦,赏赍,恩宠特加。”

第三次,34岁,永乐八年,奉旨入北京朝廷,使命—“太宗文皇帝怒乌斯王逆旨,欲遣大兵取乌斯国。……携王之侄及三十人,自乌斯国南还。直抵大京。进见太宗文皇帝,而佛子引乌斯国王侄代谢其罪,陈说其情,圣心大悦,恩施甚加,允佛子所奏,即住兵赦乌斯王罪,不伐其国。”

第四次,39岁,永乐十三年,奉旨入北京朝廷,使命—“昔在京师,朝廷恩渥隆厚,以我宿缘,致使他人见谮,闻朝廷有怒,欲加重愆诛戮宗族,以是因缘,必欲诣京,诉无辜罪。”佛子诣京,朝见太宗文皇帝,天颜欢悦,无有愠意,恩宠愈加。

第五次,43岁,永乐十七年,北京朝廷,使命—“及寺将成(约1419年),太宗文皇帝遣使驰驿,诏至大京,擢僧录司右阐教,及赐国师冠帽、袈裟、表里、钞贯,仍命随驾京师大兴国寺住坐。”

第六次,四十七岁(1423年,永乐21年),“太宗文皇帝仍命佛子往乌斯国,穷究教法,审察葛哩麻巴上师,是否再生路经。”

事实上,班丹扎释自从43岁入朝,被“擢僧录司右阐教”开始,就再也没有回到岷州来,除了之后的一次“审察葛哩麻巴上师”,就一直留驻北京长达近40年之久,直至圆寂。

(二)、班丹扎释前后六次进藏,代表朝廷,传宣圣化,审验活佛转世灵童。

第一次,25岁,自发进藏,使命——前往西藏修行,遍访各个著名寺院及其高僧,在佛教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二十五岁西域游,方往乌斯国,参礼剌麻锁南坚粲大善知识讲学《时轮诸大本续经》、《论量法及诸经续》,疏钞科仪,精修禅观,就於番土名闻遍周,善能通晓西天四国语言,尤善撰文作字,偈颂利益,有情轮大法轮。”尤其是“善能通晓西天四国语言,尤善撰文作字”是非常了不起的才能。第二年“回本土,于石巴簇造法藏寺一区,讲道参禅。”

第二次,29岁,永乐三年(1405),奉旨进藏,使命——担任翻译,迎请哈立麻。

第三次,33岁,永乐四年(1406),奉旨进藏,使命——护送哈立麻回藏。在迎请和护送哈立麻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在20多年后兴建的大崇教寺,主要信仰的就是哈立麻派系。

第四次,35岁,永乐九年(1411),奉旨进藏,使命——传宣圣化,安抚阐化王。

第五次,38岁,永乐十二年(1414),奉旨进藏,使命——陪同中官杨三保巡视藏区。

第六次,47岁,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奉旨进藏,使命——审查大宝法王哈立麻的转世灵童。

这六次进藏中,我们对于第五次也不应忽视,它正好证明了这正是明朝维持中央对藏区直接管辖的重要的常规手段之一。

(三)、在军政管理上,后氏家族出了不少优秀人才。其《家谱》记载:

①朵儿只班,波忒国三叠人。元哈撒儿二代孙,在元任甘肃行省平章,至正二年(1342年)守宁夏。洪武二年(1369年),率众归附,赐姓后氏,授以金简、诰命,即做宣武将军。洪武十年,命掌本卫。事后,封龙虎将军,入乡贤祠。

②后安,朵儿只班子,袭锦衣卫佥事,调大宁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奉天征讨有功,升指挥同(似缺一“知”字)。二十六年(1393年),掌本卫,事征交河,阵亡。

③后能,安之子,以父阵亡,由袭职指挥同知,升指挥使。宣德三年(1428年),征松潘羌夸有功,升陕西都指挥佥事。正统元年(1436年),奉勅镇守岷州。

④后泰,能之子,袭指挥使职。成化五年(1469年),征羌叛有功,升陕西都指挥佥事,勅守备岷州。

⑤后成功,本卫镇守指挥同知,安三代孙,袭指挥同知。弘治九年(1496年),洮阳番贼为乱,与洮州指挥同知汪钊协,一日之内,殄灭殆尽,余贼率众降,各升指挥使,掌金牌一面,铁券一圆。

⑥后光基,本卫镇守指挥同知,安四代孙,袭指挥同知职。正德年间任本卫指挥使(1506-1521年)。寻奉勅,镇守本卫临洮地方,后勅命讨贼阵亡。

⑦后良儒,本卫指挥同知,掌卫印,光基子,嘉靖二年(1523年)袭任。

⑧后永亨,良儒子,岷庠增广生员,万暦二十一年(1593年)承袭任。永亨无子,有⑨后良成复继永亨,承袭指挥,以劫夺封事,部议革职,着令次房无碍子孙承袭,有⑩后永福,方袭河州指挥。而教厂崖武生一龙公,揭控告,谓:永福公,亦系大房后人,彼实次房无碍子孙。呈审明确,天启五年(1625年),准⑾一龙公承袭。迨自我朝定鼎,降旨与国同休。

综上可知,仅明朝276年中,后氏家族袭任指挥职务的就有11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就是说,这一区域的防务及治安全赖后氏家族来维护保障了。

(四)、朝廷敕建家族性皇家寺院大崇教寺。

《西天佛子源流录》记载:

宣德丁未(1427年)七月,上遣内臣赍敕重广其寺,改赐寺额曰:“大崇教寺”,及赐碑记,著称佛子之功,及敕洮州卫镇守都指挥李达,并岷州、洮州等卫大小官员军民诸色人等,以洮州卫日斡等族五总甲千户、赞束巴百户、永隆札等七员,及所管百姓,充大崇教寺及重兴寺灯油户,递年除纳马,其余一应杂泛差役,尽行优免。令其专心办纳灯油等项供养,不许一时违误。宣德己酉(1429年)八月初九日,又奉上赐:岷州卫所镇抚官一员曹聚,领军匠五十名与大崇教寺作佃户。户下人丁,亦令看守、扫洒寺宇。佛子亦俾大国师沙迦室哩完卜、大国师绰竺藏卜待中外官,督工修理,总率僧徒之事。经始于宣德丁未秋,落成于已酉岁八月十五日。

从皇帝的两次敕赐,就可以看到此寺院的规格和规模有多高多大了。先看第一次的四个敕赐:一是赍敕重广其寺,国家拨专款重新扩建其寺,二是御赐寺额,三是御赐碑记,四是敕“洮州卫镇守都指挥李达,并岷州、洮州等卫大小官员军民诸色人等,……及所管百姓,充大崇教寺及重兴寺灯油户”。另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宣德皇帝“特颁敕书,征派地方大小官员一百多名,部落大小土官二百名,各种技术人员一百一十名,军队乌拉二千零五人,扩建重广寺。”这四个敕赐都是极其显赫和隆重的,特别是敕洮岷两个卫的大小官员军民诸色人等,及所管百姓,充大崇教寺及重兴寺灯油户,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举措,一下子把大崇教寺推上了在整个安多地区最为显赫和尊贵的地位,大有与西藏布达拉宫争雄的企图和意味。这是很值得玩味的一件事。我们再看第二次的“奉上赐:岷州卫所镇抚官一员曹聚,领军匠五十名与大崇教寺作佃户。户下人丁,亦令看守、扫洒寺宇。”当时岷州守城士卒共有三百五十人,这次把五十人抽去卫戍大崇教寺,而且是皇上的旨意,可见对大崇教寺的重视程度了。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