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土登曲扎:佛教戒律在现代寺院管理中的作用

2013年11月13日 17:08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土登曲扎

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共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围绕佛教戒律话题从汉传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溯源、戒律的现代意义、藏传佛教戒律思想、中国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思想研究、戒律及其现代实践7个分主题进行研讨探究,分享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沈阳北塔护国法轮寺管委会副主任土登曲扎发表了题为《佛教戒律与寺院民主管理模式之探索——以四川理塘下坝嘛通寺为例》的论文,论文以四川理塘下坝嘛通寺为例,详细阐述了佛教戒律在现代寺院管理中的作用。论文摘要如下:

佛教寺院的管理制度必须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民主的,因为这是戒律的基本,离开了这一条,僧团作为和合僧伽的本质就会发生改变。二是要能不断适应所处历史时期、所在地区的具体外在条件,离开了这一条,僧团就无法持续与发展。

如果寺院的管理体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时的社会,寺院管理必然混乱,佛法必然衰落,从而对信众所在的社会带来诸多问题。所以深知,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就不能服务当时的社会,也就失去了僧团作为一个社会团体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甚至可能更糟,后果将非常严重。

我国政府多次提出“坚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对我们佛教界而言,也是提出了严肃的要求。古今中外,任何一种宗教和文化的延续,单靠情感是不行的,关键是要适应当时的社会的需求。只要能够适应当时的社会,才会成为需要,只有社会需要,才会源远流长。之所以社会需要,那是因为能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应有的作用。

历史上,佛教内部发生的多次改变,就是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进行的自我调节。这种适应性正是佛教绵延、存在于不同的社会体制之下,至今仍然存在并按自身变化规律而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诚然,“相适应”本身亦是艰苦而巨大的工程。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这种背景下,佛教必须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充分发挥佛教教义中利国利民,利益天下苍生的积极因素。这才是佛教发展的唯一方向,也是处理社会主义与佛教相互关系的最佳途径。所以,作为佛教的教职人员,应该用佛教的大慈大悲和智慧,促进人心和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当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保华] 标签:人民大学 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