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不乏刀光剑影。然而,商战毕竟不是战争,战争谁都输不起,商战却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商战有规则,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领导人的才智往往决定着商战的成败。对商人来说,成功需要机遇、勇气,更需要智慧和仁心。于是,当他们在激烈的商战中遭遇佛法时,就出现了“商海英雄皆学佛”的时代景观。那么,佛法与商业社会是相斥还是相容,学佛对企业家的经营有哪些实际的帮助?决战商海,佛法管用吗?

佛法给商人带来什么样的启迪?

商人信佛学佛,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有着宗教信仰或者对宗教文化感兴趣,他们或虔诚信仰,或以之修身,或用之企业经营,且大多成绩斐然。在商业经营和佛教理念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一种需求和关联?现在就为大家来揭开这个秘密。[详细]

佛教理念可与企业经营巧妙结合

以商场如战场的心态来经商,不论客观上是赚钱还是亏本,都绝不能算作赢家。因为他已把人生本应享有的自在、喜悦、安祥输了进去。而这个成本,是我们赚回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的。就像我们把一生享用不尽的自家宝藏投资出去,却只换得刚够十年、一年使用的衣食,值得吗?所以,我们不要只看自己眼前得到了什么,还要看自己为此失去了什么。切莫在不经意间,做了人生最大的输家。就像明珠弹雀那样,在得到麻雀后,才知道,自己失去的价值,远远甚于所得的这一点点。学佛就是要学会找到自己身上的无价宝。[详细]

企业家做慈善最重要的是什么?

现在很多有了钱的商人都会去捐款或者做慈善,但实际上做善事不在乎钱的多少,在于动机,在于它的作用,在于发的是什么心。只要你的发心正,发的愿大,钱多钱少它的作用都是一样的。为了捐款而捐款,为了炫耀自己而捐钱是没有功德的,它只能得到实意,实意和功德是两个概念。功德具足了,它会得到更多的实意,所以说在捐款这个问题上,还是发心动机最为重要。[详细]

  • 佛教与商人的渊源
    据记载,释迦牟尼觉悟之后,首先供养他的就是两个商人。佛教在印度早期发展跟商人关系很好。佛教徒和商人都被传统印度教排斥,所以他们的结合也相当自然。[详细]
  • 企业管理:化危机为转机 逆缘也是增上缘
    “危”字指危险,如果没有处理好,可能会造成相当大的问题;“机”字指机会,你把它当成一个机会来改变,那么危机就会变成转机;也就是佛法所说的“逆境就是增上缘”。 [详细]
  • 佛法治企转化风气
    中国的大乘佛法根基深厚,中国企业家应该首先觉悟,要立志做佛商,带动世界企业家都做佛商,功德无量,福报无量,切勿轻视。 [详细]
  • 如何同时成为一位修行者与生意人
    如何成为一个金刚乘行者又同时是个生意人?要成为金刚乘行者,同时必须是大乘行者。经典中提到,大乘分为两部分,一为“因”乘,一为“果”乘。 [详细]
  • 佛法是教人解脱之道而非谋略权术
    佛法,应是教人生活的智慧,是教人如何过的自由自在,是生活的佛法,而不应是教人生存挣钱的智慧,不是生存挣钱的佛法。[详细]
  • 正命的生活 如法的求财
    正命就是合理的谋生手段,也是修学佛法的八正道之一。将谋生方式作为修行的内容,足见其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中的黄金年龄几乎都是在工作中度过。 [详细]
图片名称

佛教是富人真正救星

布施就是捐献自己所拥有的财力、物力,来帮助别人度过困难,甚至可以布施自己的时间、智慧,以及利用自己各式各样的资源去帮助别人,救助别人。真正的布施是无私奉献,心中不求回报,也没有任何贪心。[详细]

答疑解惑

怎样理解“商业宣传”

佛教对于商业宣传也有自己的观点。[详细]

为求财抱佛脚不可取

想发财才去拜佛自热不灵验。[详细]

怎样做好一个商人

从佛教角度看一个好商人的养成。[详细]

借佛敛财还是利益众生?

某些寺院景区“借佛敛财”乱象不止

在陕西,陷入上市争议风波的宗教场所除西安周至财神文化景区外,另外一家就是声名远播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围绕法门寺景区的系列质疑实际上从2009年5月9日建成开放之日起就一直持续不断,其焦点主要围绕景区供奉佛指舍利的资格及身份问题,以及景区利用佛指舍利进行的系列商业化开发等。评论人士认为,法门寺景区的尴尬在于作为一个已经被建设成“非法寺院”的地方,要还俗基本上不可能。 [详细]

企业文化:警惕“佛商文化”成投机思想

几年来,中国企业界流行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儒学”等装点自己;不过,企业文化作为一项管理方略却是源自西方商界,且经历了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邓晓芒教授解释“自在”是西方哲学概念,即谓自身固有之物。他仔细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三种特性,他解构“官商文化”是要进行改革的对象,“儒商文化”是一种过时了的理想,最有活力和生机的应该是“佛商文化”,但“投机心太重”。 [详细]

修建寺庙 怎能成企业投资行为?

图片名称在世人心目中,寺院乃红尘不到之地。在开放的时代,寺院要保持自身神圣性和纯洁性并非易事。所以说,佛教也同样存在何去何从的抉择:是与时并进,还是闭关自守?由此衍生了更多具体问题。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就寺院经济的来源和使用,到僧人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等佛门未来发展与自身建设问题阐释了自己的见解。出家是对私欲占有的勘破,是对世俗生活的放弃。所以,僧团虽然可富有,但还是要奉行简单生活原则,包括物质生活和人际关系。因为丰厚的物质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易使人产生染着的心理。[详细]

调查

  • 1.您认为越来越多的商人信佛学佛的原因(此问必选)
  • 2.您认为佛教对商人的指导意义如何?(此问必选)
  • 3.您认为治理借佛敛财最有效的方法是?(此问必选)

主编:崔明晨 

 

责任编辑:马本州 杨珏

 

联系电话:010-62111406

 

结束语:当商人企业家已经越来越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的时候,我们很有必要关心下他们的心灵生态。不管各路商人信佛为哪般,他们信佛的机缘停留在哪一层,信佛如果能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一些祥和的色彩,能给这个商业社会带去和谐的音符,那末,信佛也将是整个商业社会的潮流所趋。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