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实中环保意识的缺乏与不可持续发展
与敦煌壁画中反映的古代敦煌人的环保意识相比,现代人的环保意识则表现得非常苍白、薄弱,与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很不协调,甚至导致某些地区某些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
现实社会中环保意识缺乏的事例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如据报道,2001年2月,江苏省苏州市一饭店“当街活杀梅花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前饭店卖的鹿肉、鹿骨,有些顾客吃了不相信真的梅花鹿”,老板为了取信顾客,便用当街活杀梅花鹿的方法来“证明店里卖的确系新鲜正宗的梅花鹿”。
又据报道,2001年4月1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312国道西固路段中国石油加油站”附近的一家酒馆,“运来一批国家保护动物,用黑布遮盖”,其中“有一只鸵鸟已被店家在街头宰杀”。
假如我们把发生在21世纪的当街宰杀梅花鹿、鸵鸟的情景画面,和1600年前北魏时期《九色鹿本身故事画》《萨埵、舍身饲虎图》《尸毗王割肉贸鸽图》等敦煌壁画放在一起对比,可能我们的读者感到的不只是震惊,而还会有更多的羞愧。
笔者曾在《初探敦煌壁画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一文中,介绍了1000多年前古代敦煌人非常注意大小便的环境条件,注重清洁卫生的环境。然而到了21世纪,却是:
据报载,在甘肃省兰州市“火车站停车场竟有人经常随地小便,尿液流得满地都是,气味难闻,来往乘客经过此地纷纷掩鼻……停车场待租车辆约有30辆,几乎是每辆车的下边都有尿液……停车场西边就有流动厕所”。
又据报载,在甘肃省兰州市“有长长的农民巷饮食一条街因为缺少公厕而随处可见粪便的痕迹”。
又据报上的一幅照片画面和文字说明,“在兰州市烈士陵园采访时看到,一些中小学校的学生扫完墓后,随意在广场上乱扔果皮纸屑,影响了陵园环境的整洁”。从中小学生的行为身上,既可以看到当代学校中的环保意识教育情况,又可看到社会的未来。
沙尘暴是近来人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虽然在我国干早半干早的地区,沙漠化自然发生发展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据有关专家分析认为:
自然条件引起的沙漠化往往规模小、程度低,并且可以得到自然恢复。人的因素才是沙漠化过程中最为活跃和主要的因素。。。。。。由于人为破坏,原来的滩地、沼泽、湖盆、固定沙丘等成为流沙地。风动实验显示,这些新出现的沙地起尘量是沙漠的10倍。
对野外调查和航空卫星照片的分析也证明,由于过度农垦而导致土地退化占沙漠化面积的25.4%,过度樵采占31.8%,水资源利用不当及工矿建设破坏植被所引起的占9%,而单纯由风力作用的沙丘前移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占5.5%。
既然是人的行为,那当然是由人的意识所导致的。在人们的头脑中,没有环保意识,只有经济意识。如据报载,甘肃省酒泉市铧尖乡漫水滩村为防风治沙建成的南滩林场,陆续种植了2万余株树,“让曾经备受沙侵的土地逐步得到了改良,但自1998年以来,该村一些人不经批准多次到林场砍伐树木,已成林的万余株白杨遭到疯狂砍伐,现该林场所剩树不足4000株……由于树木被砍伐,使已经改良的土地再次面临风沙的威胁,土地已经开始沙化”。
又据报载,甘肃省民勤县在“搞开发”的借口下,“在今年初开动两台拖拉机,在一片几千亩的大沙枣林中‘开垦荒地’,使这里早已成林的沙枣、红柳、拧条等沙生植物被夷为平地,实际上是把林地变为沙地”。
又据报载,武威市双城镇宏庄村的一条长2000米、宽200米的防洪固沙林带,在2000年12月,“20多人驻扎在林中,整整砍伐了一个月时间,将整片树林近万株树木砍伐殆尽,而村委会用这片林场换来的仅仅只是5万元而已”。
由于人为的因素,由于经济意识战胜了环保意识,使本来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变得不可持续发展。
难道,经济意识与环保意识真的是水火不相容吗?难道导致当代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的原因仅仅是经济因素吗?
四、当前环保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思想理论基础
应该承认,经济因素对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很大影响。然而,真正导致当前人们环保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乃是思想问题,乃是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思想理论基础。确切地说,由于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当今社会对环保意识的研究还不够重视,因此也就说不上有系统的思想理论了。
历史是一面镜子,然而有关环境保护史或环境保护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这两年来,笔者为了寻找相关方面的图书资料,在网上的数十个环保网站中,竟找不到一个与环保史有关的栏目,文章资料也自然就见不到了。而跑了甘肃省许多图书馆和书店,也仅在省图书馆见到余文涛、袁清林、毛文永的《中国的环境保护》和袁清林的《中国环境保护史话》及赵冈的《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等寥寥几册相关图书。最令人遗憾的是,在1999年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在“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大类目下,属于环境科学范围的分类目和子目大约有240多条,但其中却没有“环保意识(思想)”、“环保意识史(思想史)”之类的条目,甚至连“环境保护史”或“环境保护科技史”之类的条目也没有。与之相近的条目只有“X-1环境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X-4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及普及”、“X2社会与环境”,但“现状与发展”显然不包括“过去”,而“宣传教育及普及”也显然不包容环保意识的“研究”,只有“社会与环境”似乎可以兼容。另外,在“K历史、地理”大类目下,设有“K826.1自然科学、工程技术”、“K826.11数理科学”、“K826.13化学”、“K826.14天文、地球科学”、“K826.15生物学”、“K826.16工程技术”、“K826.2医学、卫生”、“K826.3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等条目,就是没有“环境科学”。显然,由于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有关部门对它的了解和重视还很不够。
由于缺少对环保意识理论及其发展史的研究,因此当前的环保意识缺乏相应的思想理论基础也就不足为怪。我们现在所宣传的环保意识如“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绿色”、“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濒危动物”等等口号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量和实际作用,但却不足以令人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环境与自己的关系。人们知道喝了被污染的水、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气会生病,也知道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导致洪涝干早,也知道沙尘暴来了会遮天蔽日、肆虐村庄和田野;还知道“环境中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污染物质,进人大气、水体和土壤,并超过正常范围时,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更知道“如果大气污染,阳光暗淡,水质变坏,噪声震天,臭味四溢,食品有毒,生态破坏,土地荒芜,那么人类的健康和存在将是不堪设想的”。但是,这种种情况的因和果,人们似乎都知道,又似乎都不知道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这是什么意识这便是当代许多人的环保意识。而在某项活动或某件产品前面冠之以“环保”或“绿色”字样,就以为这便是环保了。
环保意识实际上是人们对个人与世界之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一种类似于信仰的理念。正如曾任美国参议员、美国副总统的阿尔?戈尔在《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一书中所说“在我看,信仰有似某种精神的陀螺,它在自己的圆周里旋转,里里外外保持着稳定的平衡。当然,若不赋予信仰以个人意义,它就是一个空名。我个人坚信不移,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维持者……信仰的真髓在于:以不可阻挠的决心去坚信比我们自己更广大的精神现实。我相信,信仰才是首要的力量,使我们能够选择意义与方向,并在生命的混乱挫折之中加以坚持。”
这也是古代敦煌佛教环保意识思想基础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探讨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环保意识的思想理论基础。只有建立在一定思想理论基础上的环保意识,才可能真正促进大西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作者:胡同庆 编辑: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