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发挥宗教外交在公共外交中的积极作用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中,中华民族应该放开眼界观量、敞开胸怀接纳全球人类的智慧。同时又要从自己悠久丰厚的文化传统中,融摄历代圣哲贤人的智慧精髓,包括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有益部分。继续深入发掘佛教和谐资源,发挥宗教外交在促进中国公共外交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累积外交经验,夯实文化基础,主动争取先机。论坛取得成功,非一朝一夕得来,而是长期工作、经营和培育的结果。同样,我们在中国公共外交的开展过程中,冷静观察、韬光养晦,但不是冷眼旁观,无所作为。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们需要“文化自觉”,牢牢把握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当前境外利用宗教不断加剧的渗透,我们在开展公共外交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铸造牢固的文化基石,这样才能在与西方文明的抗衡中居于主动和优势地位。
第二,树立和谐意识,把握战略时机,力促宗教和谐。中国如何面对某些西方国家的话语权压力,赵启正先生曾有句名言:中美的对话是全面的,不仅是国务院的对话,也包括宗教的对话,以及宗教和非宗教的对话。同样,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引导全球化的理念不应是“斗”,而应是“和”;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的对话与合作”。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撰文称,宗教对话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和沟通,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在差异性中达成一致性,减少不同宗教传统上形成的歧见和误解,为各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打造共同基础。因此,中国应把握战略时机,大力弘扬世界佛教论坛“和气东来、和风西送”的理念 ,适时采取和探索世界佛教论坛这样鲜明的中国公共外交的成功经验,有效抵制当前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适时主动走出去,为不安宁的世界“带来一团和气,吹来一股和风。”
第三,巧借民间形式,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公共外交。从20世纪50年代起,周恩来总理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即通过不懈的民间往来促进日本官方立场转化,利用中美关系巧施分化战略,带动日本重新思考中日关系,可谓中国公共外交的成功典型。随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亿万民众对外交往的公共外交作用,不可估量,而作为公共外交的主导者,政府责任更为重大。要制定宗教外交战略,确定短、中、长期目标,分阶段实施;建立宗教外交机制,整合国内相关部门、地方、领域力量,协同推进;加强宗教专项基金、智库、非政府组织的建设,指导和帮助他们参与国际对话与交流;克服文化、民族、传媒等差异难点,引导好、利用好有利于我国宗教外交的国内民意,形成多元化的、立体式的、全方位的公共外交大格局。
编辑: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