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被上市”的新闻,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终于被证实只是一个“传说”。
“少林寺秘密运作上市”,民间早就传得沸沸扬扬;2009年12月27日,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传闻似乎坐了实;而仅仅4天后的12月31日,郑州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称“少林寺不会上市”。至此,沸沸扬扬的少林寺“上市门”事件似乎尘埃落定,上市只是“误读”“传说”。老百姓的心情好像坐了回过山车,被狠狠地忽悠了一把后,又回到了原点。
最近这些年来,少林寺的曝光率可是不低:开光天价香、开办网站、投资影视、武术培训甚至网络游戏,“扩张如麦当劳”般的急剧商业化进程令它总是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引起的争议或者说非议如波涛汹涌,以至于其网站一度被“黑”。但少林寺似乎并未因此停止它在商海里的破浪前进。
少林寺作为开放寺院,有着宗教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宗教场所,又是旅游胜地,既为佛教信众提供精神慰藉和终极关怀,又为地方财政和自体经济赚取商业利润,遍布全国的佛寺道观大多如此。为什么只有对少林寺的议论声如此之大呢?
在中国悠悠千年的历史上,汉代传入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一直在社会生活和民众的精神世界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婚姻、求子、丧葬,祛病、消灾、祈福……寺庙不仅是俗众的“生存意志加油站”,还是“大众交际的狂欢节”,有多少才子佳人在庙会上结识,又有多少离散的亲人在庙会上重逢。但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对诸多留存下来的佛寺道观来说,其宗教性质,或者说其宗教性质的影响已经大大收缩了,而其商业性质究竟能够膨胀到什么程度,却还是一个未得确解的课题。少林寺的诸多商业化动作之所以非议多多,也是因为它在商业性质的范围内,不仅仅满足于作为历史遗存供人观览,而向更广泛的商业领域进军所致。
“上市门”事件的发生,正是少林寺商业化进程的一次极端化发展,这一步迈得如此之大,甚至招致少林寺本身的极力反对,而少林寺也因此首次获得了舆论一边倒的支持和同情。抛开少林寺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纠葛不说,这次事件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开放寺院的商业化不是没有底线的,其宗教与文化性质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传统宗教在当今社会虽然已经无法占据主流,但佛寺道观作为传统宗教的历史遗存,在广大民众的眼里仍然是承载着厚重传统的文化符号,这是全体国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任何商业开发,即使以“适应变迁”为理由,都不应该构成对它的挑战和侵犯。
一向因过度商业化而招致非议的少林寺,这次却通过僧众祈福法事这样的宗教活动来反对上市,说明少林寺还是深谙上述原则的。至于少林寺的强烈不合作,是因为无法从商业收益中分得一杯羹,还是出于捍卫宗教和文化的神圣职责;少林寺上市的最终被否定,是迫于舆论压力的无奈承诺,还是确确实实在澄清误会,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作者:范红娟 编辑: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