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观点 > 正文
深入农村弘扬佛法:宗教与社会结合的新形式
2009年06月12日 09:16魏德东的新浪博客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观点] [柏林禅寺] [弘法] [农村] [魏德东]

当代中国宗教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主流宗教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这里说的主流宗教是指在政府登记的合法宗教团体,他们在数量上偏少,又大多集中在城镇或名山。这些宗教场所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信息以及物质资源,但又很难为普通信众,特别是乡村信众所分享。

主流宗教不能满足信众需求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从教会方面来说,由于合法的场所稀缺,又加上门票制度等,使得教会衣食无忧,直接弱化了服务信众的功能,甚至促使了官本位、腐败等情况的发生。从社会的视角看,因为得不到主流宗教的指导,加剧了宗教市场的多元与混乱,为形形色色的信仰形式提供了空间。这些宗教、信仰填补着主流宗教的空白,也大大增加了社会管理的成本,有些极端教派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巨大负面因素。

有鉴于此,河北省赵县的柏林禅寺于2007年成立了农村弘法工作部,自3月开始,每个月都组织法师和居士下乡弘法。法师们一方面在乡村讲法,同时还播放电影,另有医生义诊。

根据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的介绍,农村弘法活动将成为柏林禅寺常规性的活动,每个月至少保证一次。在为信众介绍佛法的同时,佛寺每次都要带一些医生和其他方面的专业人士同去,在医疗、公共卫生、生活习惯等方面,建立一条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佛教纽带,为建设新农村出力。通过这些活动,佛寺与信众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真正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农村弘法也对教会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村民的宗教演说,首先要有一定的方言能力,至少听得懂方言;其次,演讲的内容需要彻底的“俗讲”,明海法师说,他的讲法全是讲故事,没有任何的概念推演;第三,演讲内容要紧紧跟随农村生活的变化,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

农村弘法的这些特点使笔者突然想起唐宋时代。那是中国佛教最鼎盛的年代,除了灿若群星的高僧大德和精深的译著,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传教形式,就是俗讲——一种有梵呗音乐伴奏的讲法形式,或类似于今天的大鼓、琴书之类。而俗讲的讲本,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经典——变文,内容主要是目莲救母、花木兰从军等等。正是这些通俗易懂的形式帮助佛教实现了中国化,使其真正融于中国文化的血脉,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

近代以来,俗讲、变文这些弘法方式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与之相应的,是大众对宗教的隔膜或误解,以及社会道德与秩序的沦丧、社会管理成本的剧增。柏林禅寺的农村弘法活动,走出佛寺红墙,开启了宗教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宗教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的新形式。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农村弘法突破了“宗教活动必须在宗教场所内进行”的规定,但在和谐社会建设进入制度创新层面的今天,这类符合历史发展走向的创新性举措,就像一棵稚嫩而充满生机的幼苗,值得社会各界的呵护与支持。

【头条】:西藏古文物建筑迎来建国后最大规模集中维修

【两岸】:尘凡无俗累 清雅有佛缘——我眼中的台湾比丘尼

【禅茶一味】:茶蕴藏着凡人的人生  

【觉悟】:爱没有分别——将凡夫心归向圣人清净境界

【一日禅】:把简单平凡的事做好 机会就无处不在

【心灵物语】:李嘉诚小记: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众生】:国学大师钱穆的佛学因缘

【素食食谱】:美味素食玫瑰百合双菇的具体做法 

【书店】:慧心净语—证严法师谈人生  

相关链接:

中华佛教三大语系 和谐融合弘法利生

如何利用网络为佛教发展争取空间

运用现代传播方法 让佛法走入人间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魏德东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