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龙门新辉煌:再现大唐礼佛盛景
2010年12月03日 08:40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打印共有评论0

洛阳龙门石窟(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2000年,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此河南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适逢今年是龙门石窟申遗成功10周年,11月下旬洛阳龙门石窟再现了1000年前女皇武则天礼佛的盛大场景。古乐悠扬,衣袂飘飘,宫女翩跹,“武则天”、“狄仁杰”、“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或泛舟伊河,或礼佛台前还愿,或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前欣赏宫廷乐舞,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近年来,为了使“十万宫廷乐舞”这一濒临失传的皇家绝响再现昔日辉煌,河南省、洛阳市及洛龙区旅游局对舞蹈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在保持原来乐手、曲谱和演奏风格基础上,请音乐专家和史学专家严格按唐代的史料记载对曲谱进行整理。同时依据史料记载,添配了编钟、编磬、唐鼓等大型乐器。如今的“十万宫廷乐舞”声势浩大,古风古韵浓郁,演奏者身披唐代华丽盛装,再现了大唐宫廷乐舞的辉煌。

洛阳龙门石窟火烧洞附近外景(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0年来,龙门石窟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外叫响了“文化龙门、活力龙门、魅力龙门”的品牌。

据了解,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36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龙门石窟为治理围岩崩塌、洞窟渗漏和雕刻品风化做了长期的保护研究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石窟维修加固、环境综合治理、保护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是,石窟的漏水、风化等病害依然突出,保护研究的广度、深度仍亟待进一步地拓展。

当前,如何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地开展龙门石窟的保护,是摆在龙门石窟保护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石窟先后进行了抢险加固工程、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周边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等保护措施,促进了龙门石窟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慈悯众生相 神工巧雕镌——漫谈龙门石窟雕刻艺术(上)

慈悯众生相 神工巧雕镌——漫谈龙门石窟雕刻艺术(中)

慈悯众生相 神工巧雕镌——漫谈龙门石窟雕刻艺术(下)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思源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