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珍品 塞外巨刹——山西大同华严寺
2009年11月27日 09:13《佛教文化》 】 【打印共有评论0

下华严寺薄迦教藏殿

下寺布局比较自由,建筑风格亦相对活泼。主体建筑因系存放佛经之殿堂,故称“薄伽教藏”殿。“薄伽”是梵语音译,亦作“婆伽婆”,义译为“世尊”,是佛的十个名号之一。殿内右侧椽底题有“维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岁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时建”字样,证明这是一座历经辽末保大之乱后幸存的辽代建筑,弥足珍贵。大殿坐落在高大宽广的台基之上,面向东方,殿前建月台,正面施石阶供上下行走,反映了辽代佛教殿堂东向的习俗及基台平面配置的特有风格。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单檐九脊歇山顶,采用中国传统木骨与斗拱相结合的建筑手法,是简洁、疏朗之特色,整体外观稳固而轻巧。殿内四壁环列重楼式木构壁藏三十八间,后窗上起天宫楼阁五间,两侧以拱桥与左右壁藏上部凌空相接,浑然一体。壁藏为存放佛经之所,较宋《营造法式》记载的壁藏更趋简单和实用,是国内今存唯一的壁藏实物,分上下两层,下层设门,内为经橱,置于叠涩基座之上。其上部为腰檐平座,座上置佛龛。龛内顶部平棋和腰檐遮板彩绘图案为辽代绘制,外有勾栏。龛上覆木制屋顶,椽飞、瓦当、脊饰、瓦垅、鸱吻应有尽有,与大型建筑几无二致。其所用斗拱种类繁多,计有17种,与在型建筑所用斗拱结构完全相同,比寺内今存辽、金建筑所用斗拱种类多一倍以上,形制繁复。柱头斗拱为双下昂七铺作,是目前已知辽代斗拱中最复杂的一种。勾栏束腰栏板雕刻镂空几何图案达37种,玲珑剔透,独具匠心,具有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这些大小木作均规模宏伟,典雅精致,极富变化,是国内罕见的辽代木构建筑之楷模。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彭和莺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