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雕彩绘古佛记
2009年09月28日 09:09新民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彩绘木雕

自从东汉末年佛法西来,古人就以造像供佛为福田功德,或石刻木雕,或泥塑铜铸,历朝历代传承奉行,蔚然形成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之大观。

只是历史折入近代而后,由于社会变革等众多的原因,山林寺院衰落不振,俗家佛堂销声匿迹,旧供佛像多有毁散,至今飘零流转于古董商贾之手者犹不在少数。收藏家赵祖武先生所集木器珍品中,有一小型的古代木雕彩绘释迦牟尼佛坐像,便是其慧眼发现于坊间的遗珠。

释迦牟尼俗名悉达多,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之时古印度北部一个释迦族王室,自幼关切生命解脱等宇宙人生诸问题,未满三十便弃家修行,六年后苦坐在菩提迦耶的毕钵罗树下证得无上大觉而创立起引导世人走出烦恼的佛法。悉达多于是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圣人,而毕钵罗树也从此得名菩提树千秋流芳。这尊古代木雕彩绘的释迦牟尼佛,盘腿结跏趺吉祥坐,叠手持法界禅定印,垂目呈冥想思维状,所表现的正是佛祖在菩提树下禅定悟道之神态,为早期佛教造像最流行的常式。

彩绘木雕

根据《大乘造像功德经》等佛典的传述,释迦牟尼佛的形象具有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虽然中国佛教造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渐有汉人化和艺术化嬗变,但是佛祖的相好特征始终都是造像者小心遵循的准则。瞻观此尊被岁月打磨得斑斑驳驳的古佛,乃是整体采用上等之香楠雕就。白灰为肤色,绀青描眉发,呈现的神情庄重而温雅。象征佛祖大智的肉髻尚未汉化为发髻,而丹土涂装的法衣已显汉服的宽敞。概言古佛之风采,可谓唐代的雍容大度与宋代的文静温雅兼美而有之。

木雕作品长存不易,千年不坏弥足珍贵。可惜古佛的莲花座已然缺失,如今净高刚过33厘米。如果使莲花座失而复得,则原貌总高当在48厘米上下。令人想见古佛曾经高居佛龛下视香火的光辉。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佚名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