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札达托林寺明代绿度母
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艺术史上,恐怕没有哪几个民族像藏民族那样,数千年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自己的神圣信仰和人生理想都雕刻在一座座山崖,一块块巨石和一尊尊青铜上。我们甚至无法确切地统计,那些雕刻和供奉在神山、圣湖、路口、村落边、寺院里的佛教造像究竟有多少。面对着青藏高原难以计数的大大小小的佛教造像,我们更多地是惊叹,是一种什么样的伟大力量感召着,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无数的艺术家,千百年来默默无闻地,拿着刻刀,一凿一锤地雕刻着他们心目中崇拜的佛菩萨的美好形象,从古至今,绵绵不断,以致形成了青藏高原最独特的人文景观,古朴雄浑、庄严优美的佛教造像艺术。
藏传佛教艺术创始于公元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代,随着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先后入藏,作为佛教重要象征的佛像及佛教艺术也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入了西藏。从某个角度说,赤尊公主进藏时所带的释迦牟尼佛8岁像,以及文成公主所带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几乎成了藏传佛教造像历史的开始。由此,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直到今天,造像艺术作为藏传佛教寺院学僧们学经修行的一个重要法门和内容,仍在继续发挥着弘扬佛法的积极作用。除了寺院以外,造像艺术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可以说造像艺术,尤其是石刻和擦擦在藏族地区是最具有群众性和民间性的佛教艺术种类,它的创作者之多,艺术作品之多在整个藏区堪称第一。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主要由青铜造像、木刻造像、泥塑造像、石刻造像和酥油花造像五大部分组成。各种造像艺术产生的年代大体一致,都在公元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造像的内容也基本相同,一般包括9个方面的造像门类:
1.佛像类:这类造像是藏区各种材料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释迦牟尼佛、强巴佛、无量寿佛、药师佛、无量光佛、不动佛、大日如来佛、三世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佛)、三方佛(药师佛、释迦佛、阿弥陀佛)、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五方佛(毗卢遮那佛、阿閦佛、阿弥陀佛、宝生佛、不空成就佛),八大药师佛、三十五佛等。像大昭寺文成公主所带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小昭寺赤尊公主所带的佛像,扎什伦布寺的强巴佛像,哲蚌寺的强巴佛像、萨迦寺的释迦牟尼佛像等都是藏传佛教佛像艺术的代表作品。
作者:桑吉扎西 编辑: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