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佛陀 装点山河
2009年05月06日 10:34佛教文化信息中心 】 【打印共有评论0

潼南大佛,位于潼南县城西郊1公里的涪江江畔,也是依山雕凿出来的。它的坐高有18.4米,有着丰满的面相,庄严的体态,全身装饰着金色,格外地耀眼夺目。这尊大佛的金妆是在南宋高宗皇帝的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涂饰的,但大佛的身体在唐朝懿宗皇帝的咸通年间(公元861—874年)就开始凿造了,直到北宋钦宗皇帝赵桓的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才最终完成。大佛的外面复建着高达33米的寺宇,今天被人们称作“大佛寺”,而它原来的名字是定明院和南禅寺。

南部县禹迹山立佛,位于县城东南方10公里的禹迹山间。它身高17.52米,腰与山体衔接着,而上身和双腿却是镂空雕凿的,大有脱离山崖、走向人间的感觉。大佛的身躯是魁伟庄严的神态,可以肯定是唐代的作品。

类似这样的巨型佛像,在四川盆地还有不少,如屏山县的龙华立佛,身高近20米;而二寿县牛角寨的第30号摩崖弥勒佛像,高度有16米左右,还是一尊少有的半身像。它只被雕凿出了胸以上部分,这不更显得庄严的佛头之巨大,也给信徒们一种从大地中涌出,与山川共存的感觉。

四川盆地中最为雄伟的巨型佛像,当然要首推世界佛像之冠——乐山大佛了。

乐山,古称嘉州,在城东1公里处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交汇处,耸立着的是凌云山,而山上又有雕梁画栋的凌云寺,为俊秀的山水带来了一份灵气。最能吸引中外游客的,还是依山面江雕造出来的超巨型的弥勒佛像。它是倚坐着的姿态,面部表情虽然不那么生动,身躯的体态也不怎么优美,但它那无与伦比的71米高度,和概括洗练的刻画手法,更表现了佛祖的雄伟和宽大的胸怀,相传在唐朝玄宗皇帝的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有一个来自贵州的海通和尚在凌云山上开始修行了。他看见山下的三江交汇处,在每年的汛期来临时,常常是水流湍急,如万马奔腾,吞没着无数过往的行船,使众多无辜的生灵葬身江底。如果在这里建造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定能以佛国的威严镇压住三江的水势,确保来往的船舶畅通无阻。海通立下这个雄心壮志以后,不朽的功德就开始实施了。但这项工程实在太浩大了,海通在他的有生之年也没能看到大佛的竣工。73年以后,也就是到唐德宗李迁的贞元十九年(公元 803年)才在当时四川最高行政官员、信奉佛教的韦皋领导下最终完成了。韦皋治理四川为僧侣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也为当今世界的人们确立了普天下第一的佛祖真容像。

前几年,有人无意中发现如果从更远的地方观察凌云山,那么整个山体都像是一尊躺着的卧佛,而乐山大佛就像是在卧佛的胸部开凿出的一所坐佛小龛,这真是奇妙。我在电视中还看到了这条新闻报导,紧接着就有朋友来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如果不是大自然在人们视觉上的一种巧合,那也决非是人间的力量所能造就的。是来自佛国世界的法力?还是天外来客对人类的帮助?只有留待将来去解答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四川秀丽的山川之间,居住着这么多的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它们不仅带来了名望,也给大自然注入了灵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常青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