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游台北法鼓山 没有红墙黄瓦的寺庙


来源:台海网

人参与 评论

法鼓山是台湾佛教四大山头之一,没有红墙黄瓦的寺庙。

祈愿观音殿外景(图片来源:台海网)

殿内不见香火(图片来源:台海网)

殿内不见香火只见鲜花(图片来源:台海网)

三面环山若别墅(图片来源:台海网)

法鼓山是台湾佛教四大山头之一,相对于高雄的佛光山、花莲的慈济、南投的中台禅寺,尚比较年轻。1989年,创建者圣严法师买了台北县金山乡三界村一块地,命名为法鼓山。1993年动工建设,2001年第一期工程才正式启用。大年除夕当晚,马英九、吴敦义一行人还在此参加“除夕闻钟声祈福法会”。因在雨中,无法细看各处,但给我感觉这座寺庙的与众不同之处。

一、没有红墙黄瓦的寺庙

从山上开始向山上行车时,映入眼前的是星星点点的灰色房子,像远处背山面海的一幢幢别墅。近了看,会看到朴实方正的砖墙、没有大红大黄的屋顶,只是简单的灰与黑色彩为主。

在下车的地方,你会突然觉得置身于一处风景秀丽的酒店大堂门口。坐在那,俯看山下的星星点点民居,远处的海浪,近处的云雾飘渺,这些建筑倒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意境。

二、中心殿不挂“大雄宝殿”

走上第一大楼的第六层,这里是法鼓山的中心大殿。

所有汉传佛教寺庙的中心建筑都是叫大雄宝殿,并会在殿堂入口处的上方悬挂"大雄宝殿"匾牌。而法鼓山却与众不同,是悬挂着圣严法师自题的“本来面目”。等到你从殿里走出来抬头向上看时,发现,在出口处上方挂着一个“大雄宝殿”。这个大殿空空荡荡,供奉着三宝佛:释迦牟尼佛(中尊)、西方阿弥陀佛(左尊)、东方药师佛(右尊),其它就是大殿里面的禅椅,真是“殿徒四壁”。在这样空阔的环境里,除了面前的三尊佛像,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干扰你的心境,反而让你直接面对佛陀,很容易升起一种对“本来面目”的追问。

据材料介绍,“本来面目”可以这么解释的:放下了自我中心的执着,心无所住、念无所系,放舍诸相之后的大解脱、大涅盘。当你对于一切现象的执着心统统放下时,这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来思索的如实境,所以禅宗称之为不立文字,也称为不可思议的悟境了。

三、不烧香不点蜡烛

漫步于两幢主楼的寺院,你会发现,这里闻不到熟悉的庙香味,亦无看到有人点蜡烛烧香。

在第二大楼的主殿,是祈愿观音殿,许多民众捧着寺庙提供的花跪在像前祈愿。问一位女志工,为何没有普通寺庙的“香火”?那位志工很自豪地说,我们这里是最环保的,不烧香不点烛,既不污染环境,又不浪费信众钱财。她说,其实烧香献花都是一种形式,只要有诚心,方式并不重要。

这正是因应了圣严法师积极提倡四种环保运动:心灵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自然环保。

四、从特工到博士大师的圣严法师

法鼓山创建人圣严法师已于2009年2月3日圆寂,享年79岁。在第一大楼的三楼,个有开山纪念馆,就讲述着法鼓山自己的宗派——中华禅法鼓宗传承谱系的发展历史。另外一个内容就是圣严法师的经历史,最引人注意的是,他曾经是一名情报人员。

引用一些资料整理如下:圣严法师于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狼山前的小娘港,俗名张志德。13岁时,他出家。到了1947年,他到上海的静安寺佛学院,当一名插班的学僧,直到1949年入伍从戎为止。

至于为什么他要跑去台湾,未查看到有权威说法,只有一段自述:“当时的社会和国家的局面,除了有钱自备机票和船票离开大陆,只有进入军队是通往台湾最容易的路。我既无信徒,也没有积蓄,更不能得到师长的同意和资助,所以考虑再三,只有选择从军的路。而招兵站的军官说明了,只要人数招齐了,马上开船送往台湾,接受新军的训练;见到我们几人是和尚的身份,大概不便直接上战场去冲锋陷阵,所以建议我们做军中的后勤工作。” 1950年6月,他以上士报务员的身份,分发到台北县金山乡的海边339师1016团团部所在地,在金山、石门、小基隆沿海一带住了两年多。之后随着部队的整编以及升迁考试,到了高雄县凤山镇陆军第二军团司令部任准尉军官,那时是1954年6月。

1956年,他被调到台当局“国防部”。据他自述的书介绍,他那时考取了“国防部”的一个情报侦搜单位,从事于无线电通信情报的侦搜工作。“那时候,虽然跟大陆隔着台湾海峡,但是,每天都面对着大陆的无线电通信人员,连他们的性别、姓名,甚至年龄都清楚。虽然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存在,或者是已经知道,可是不知道我们究竟是谁。这种工作,完全是看个人的勤惰而向上级提供成绩。我还算是一个相当尽职的工作人员,所以也得到了几次奖励。”看来,圣严法师的特工工作还做得蛮出色。

因为这段军旅生涯,对他以后独立山头起了很大帮助,连1996年10月,法鼓山奠基大典时,都是由台“国防部”示范管弦乐团的六十名官兵所演奏的,另外还有由军方色彩较浓的华视,包括总经理张家骧亲自出马,派员替这场相当热闹的盛典撑场面。

1960年1月,他正式退伍,在灵源和尚的启发下,决心再次出家,投奔农禅寺东初老人门下,法派字号为“慧空圣严”。东初当时在北台湾佛教界也是一位大山头,孙立人的夫人张清扬曾协助农禅寺最先在台出版大藏经,东初老人还发行《人生月刊》。据指出,东初老人收纳圣严为弟子是希望圣严一手接办《人生月刊》,但是圣严不愿编写佛学刊物,而转往高雄美浓朝元寺闭关六年,专心潜修、著述,再经人介绍,于1969年3月,负笈前往日本立正大学留,并在历尽艰辛的求学生活后,于1975年拿到文学博士学位。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保华]

标签:台湾佛教 法鼓山 证严上人 佛光山 慈济 中台禅寺 四大山头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