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佛教四大山头均秉持“人间佛教”理念
王鲁湘:星云大师您好,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应该这是第二次亲聆您的法教了。星云大师:像我出家六十多年来唱、念,都唱来给佛祖听,早课、晚课、今天能唱给佛祖听人人是佛,为什么不能唱给你们大家听呢。
核心提示:台湾之行对四大山头的拜访不难发现,佛光山的创立目标是“弘扬人间佛教,开创佛光净土”,法鼓山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慈济会的“慈济”二字取自“慈悲为怀,济世救人”,中台山则以“佛法五化”安定社会净化人心,这四大山头细数过来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人间佛教”理念的秉持。
凤凰卫视12月21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一条现代的星云弘法之路,开创清净山间佛教净土的法鼓圣严,跨越五洲,超越种族和宗教的全球慈济志业,融合古典与现代的神秘中台,回顾七年参佛路之台湾篇《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同为华人社会,台湾宗教之兴盛往往令对岸同胞印象深刻,无论繁华都会还是僻静渔巷,华人民间宗教三大宗教及其支脉,以及五花八门的新兴宗教比比皆是,也无怪台湾本地人经常笑称台湾为“世界宗教的超级市场”,但林林总总之间,佛教占据台湾第一大宗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正如基督教塑造了美式温情一样,在台湾佛教也几乎演化成为台湾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观念和审美,成为了“台湾味”的一部分。我们《文化大观园》栏目开播七年里,也陆续拜会了台湾佛教界不可不提的四大山头,也是台湾最著名的四大佛教道场。
台湾佛教进入西方文明腹地 与基督教对话
王鲁湘:到台湾去我们可以看很多的很让我们好奇的东西,但是我到台湾去我最好奇的就是所谓的佛教的四大山头,法鼓山、佛光山、中台禅寺、慈济,然后我想了解的就是这个几大山头的这个创始人,这些几个开山祖师到底是何方神圣,他们怎么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头,建立起他们的道场,然后把这些道场变成一个世界性的一个道场,而且直接地进入到了西方文明的腹地,四大山头在世界的各个地方,尤其是在欧美,他们有大批的信众,直接地和基督教文明进行了对话,这个是过去佛教没有做到的事情。
那么他们是怎么在台湾进行运作的?为什么他们能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的组织化程度如何?这些都是我想了解的。星云大师谢谢您来在凤凰(卫视)建台十周年的时候,来到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来接受我们的访谈。
星云大师:很高兴。
王鲁湘:星云大师您好,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应该这是第二次亲聆您的法教了。
星云大师:很荣幸。
解说:自《文化大观园》2006年开播,其间共采访过三次星云大师,如今星云大师已经是87岁高龄,半个多世纪来,他一直潜心推进佛教的现代化、科技化,不分地域、种族、广建福田,1967年,他亲手在台湾南部高雄县内开创了佛光山,时至今日在全球五大洲的七十多个国家都有佛光山的分会,拥有着几百万信众,而在上世纪1990年代,星云大师便发愿重修江苏宜兴的大觉寺,2009年冬天,我们栏目组也正是借此机缘采访到了他。
王鲁湘:星云大师呢又云游四海,又回到宜兴,在大觉寺里头在里头在检查这个工程的进度,然后我们就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我们就从北京就一路赶过去,我们到宜兴的时候飞机晚点了,晚点了以后一直到半夜快11点了摸着黑才转到山里头,突然看到前面那个地方有一个殿堂,殿堂里发出灿烂的灯光,然后我们下车一进去里头一个很长的一个桌子,抬头一看星云老和尚那么大年纪了,裹着他那个厚厚的那个僧袍,就坐在那里,他的那几大弟子两边列坐,哎呦,我赶紧就上前去,向老和尚问好,然后跟老和尚问这么晚了还不休息,然后他旁边的弟子说,老和尚一直在这里等你们,等了几个小时了,他一定要看到你们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以后,然后他才回去就寝。
星云大师:我们的寺院道场是一个百货公司,我们不打烊的。
王鲁湘:24小时开着,开门的。
星云大师:随时你比如半夜打电话来家庭纠纷了,我们也去帮着解决的,你喜欢讨论佛法问题,到道场来,你喜欢吃素菜素饭到道场来,你烦恼了希望要得到开示可以到道场来,你要增加读书知识,你也可以到我们的寺庙里面里,总之一句你有什么需要,你是什么人等,你甚至于异教徒,天主教、基督教,什么教都不要紧,你愿意所以有佛法会给你的办法。
王鲁湘:广开方便法门。
解说:援儒入佛一直是历代高僧大德改造佛教的一条通道,但是星云大师不光援儒入佛,还结合台湾社会自身的发展特点援基督教入副,借基督教传播交流的理念和方法,探讨耶稣所说的爱和佛陀慈悲之间的关系,人们观察星云大师常以佛教现代化来概括他的建设人间佛教运动。人间佛教的理念最初是在上世纪1930年代,由太虚大师提出的,提倡佛教应走出山林,走向人间,那时正值内忧外患国势颓败的年代,教界亦面临同样的危局,当时百姓甚至会视出家人为不祥之物,因为人们大多在操办丧事时才会念及寺院、僧人,民众普遍以为佛教乃为死人服务的法门,再加上往生净土思想的普及,更是让人们视佛教为只关心来世的死亡宗教,如何让佛教回到人间,回到民间,注重入世而非出世,注重度生而非度亡,人间佛教理念的提出成为佛教在近代发展历程中的转折点。
但在这个理念提出之后近百年,整个社会开始了向着现代化的大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政治形态八、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践行太虚大师在近百年前提出的人间佛教的理念同样需要用相应的现代化手段,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也正是借助各种新媒体,以入世精神和社会参与进行自我改造,在现代化情境中来建设现代的人间佛教。
星云大师:像我出家六十多年来唱、念,都唱来给佛祖听,早课、晚课、今天能唱给佛祖听人人是佛,为什么不能唱给你们大家听呢。
解说:从1967年星云大师大再生高雄创建佛光山算起,几十年来,佛光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两百余所道场,真正推动并实现了太虚大师联合全世界佛教,把中华佛教弘扬出去的想法,但如果放下这一切回到原点,或许所有皆只缘慈悲。
王鲁湘:佛教的所有的智慧和其他的我们世俗的智慧的不同,就是它慈悲为怀,是一种慈悲的智慧,所以这里头佛教一直讲舍得,舍得,没有舍就没有得,舍是什么我们很多人没弄明白,舍就是慈悲,得是什么?得就是智慧,你舍了慈悲,你得了就是无上的智慧。
慈济会拥四大志业八大法印 弟子生存全靠自己
解说:同样是弘扬佛法,同样是在人间,台湾佛教四大山头之一规模最大的佛教慈善组织,慈济会也总是冲在人间的最前沿,今天的慈济世界拥有四大志业八大法印,作为一个佛教组织,他们的志业概括了慈善、教育、医疗、人文、环保、骨髓捐赠、国际赈灾等多个领域,而作为这份庞大志业的缔创者,证严法师似乎书写了太多的惊叹和不可能。
王鲁湘:师父,您好,这是在做蜡烛是吧?
小师父:对。
解说:这是慈济会草创之初就在实践的蜡烛制作工艺,而今已发展得颇为成熟,从下决心入佛门清修时起,证严法师就为自己和追随自己修行的弟子立下了永久的规矩,不赶经忏,不作法会,不化缘,不接受任何供养,维持她们正常生存的每一毛钱,都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劳作而来,这个规矩至今已延续奉行了半个世纪,现如今刺激窒业拥有的过亿,甚至过百亿的资金都与这里的比丘尼没有任何关系。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18:45
重播:周日14:02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