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达摩不顾晚年将近 跨万里中国弘法

2013年11月07日 11:09
来源:中国故事网

达摩祖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在没有出家以前,本是南天竺(印度)国王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虽然他从小生长在贵族家庭,但对世俗的浮华和各种享受则淡然处之,反之对探讨心性佛理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众不同的菩提达摩

有一天,他的父王香至王邀请当时在印度十分有名的禅师般若多罗尊者在王宫讲解佛法,般若多罗尊者是印度佛教禅宗的二十七代祖师。香至王为了表示他对佛法的恭敬和护持,于是将大量的珠宝供养给般若多罗尊者,护持他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般若多罗尊者并没有将这些珍宝收藏起来,反而将它放在几案上,以此来考验香至王三位王子的智慧,他问着:“世间上还有什么物品比这些珠宝更珍贵呢?”香至王的大儿子和第二儿子都异口同声的说:“这些珠宝是世间上最好的物品了。”

但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亦即后来的菩提达摩却有其独特的看法。他不以为他家里的珠宝是世间上最珍贵的物品;反而说世间上最珍贵的宝应是佛法之宝;因为眼前这些珠宝所闪耀的光明,只是世间上的光,而最珍贵的应以智慧之光为上;世明则应以心明为上。而且这些珠宝的光明,不能自照,世人必须假着智光的明辨,才能够知道是珍贵的明珠;知道这是明珠以后,才能知道这是可贵的东西。还有,世间上最好的珠宝是经不起火灾、水灾、风灾以及地震天灾的摧毁;但唯有心中有佛法智慧之光,才能伴随自己,生生世世受用无穷。

禅宗的第二十八代传人

菩提达摩说完了他对珍宝的一番见解后,所有在场的王公大臣,个个都赞不绝口,说他讲得好极了。正因为菩提达摩从小就有这种超人的智慧和善根,后来在般若多罗尊者的影响下,舍弃了荣华富贵的王宫生活,走进了佛法宝藏的寺院去追随般若多罗尊者出家修行,因为菩提达摩悟性高超、修行精进,般若多罗尊者最后将禅宗的心法传给了菩提达摩,他便成了禅宗的第二十八代传人。自从出家以后,菩提达摩不负师望,用心办道、弘扬禅法。到了晚年,想起他的恩师般若多罗尊曾对他说过,六十年以后,他度化众生的缘分,将是在震旦(中国)。因此他不顾晚年将近,亦不怕迢迢万里,山海重阻的旅途,自已从南印度渡海来到了中国广州。

与梁武帝没有缘分

梁武帝是信奉佛教的中国皇帝,听到印度有一位佛教高僧航海而来到中国,心中十分欢喜,并下了一道诏书给广州刺史萧昂说:“着妥善护送法驾来京,朕当于正殿晤对”。

菩提达摩从印度航海到达中国广州,是在梁武帝普通八年(公元五二七) 九月二十一日。他于同年十一月初一日北上入京,到了建业(今南京),梁武帝立即派人接菩提达摩进入皇宫,以特别嘉宾的礼仪盛情款待。彼此寒暄一番以后,梁武帝开始十分认真地请教菩提达摩有关佛法的道理。

梁武帝恭敬的请教菩提达摩说:“我自从即位以来对振兴佛教十分用心投入,诸如建寺、安僧、写经、造像等等利生事业,我这样做,究竟有什么功德?”

菩提达摩很严萧地回答说:“没有功德!”

梁武帝原意是希望得到菩提达摩的赞叹,但没想到令他如此的失望,便现出一副不愉快的语气追问说:“为什么会无功德呢?”

菩提达摩很认真的回答说:“您所做的这些行为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都是属于世俗的有为法,称不上是真功德。”

梁武帝又追问着说:“怎么做才是真功德?”

菩提达摩回答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这样的功德,不可以用世俗的心态所求得到的!”

以上菩提达摩这一番的佛法真义,梁武帝好像一无所解,如同对牛弹琴,彼此没有感应。一个是在问世间上有分别相的俗谛,另外一个回答却是有关破除执着的出世间法(圣谛第一义),难怪会有答非所问的情景出现。

当时,梁武帝又想出了第二个问题说:“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菩提达摩随即回答说:“廓然无圣!”

梁武帝此时真是有如丈六金刚,摸不着头。他提高语调的再问:“对朕者谁?”

菩提达摩随声应答:“不认识!”

这一席精采的问答,便为后人传诵的佳句。梁武帝不明菩提达摩话中之真义,只好无趣的离去。菩提达摩深深知道彼此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道理,只有云游他方,于是离开梁武帝,一苇渡过长江往北到了洛阳。

菩提达摩这种果断决定表现了出家人那种洒脱自在,不染俗麈的风格。所谓有缘即住,无缘即散的高超境界。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不少人无论到那里都喜欢跟人家争高低、论输赢。最后弄到大家鸡犬不宁、两败俱伤、后悔莫及。如果能像菩提达摩这样的性格,一切随缘。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达摩 梁武帝 菩提 佛教 故事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