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心路
2007年09月29日 10:57佛法僧三宝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全民慈善教育

我们目前的所谓慈善工作,更多地容易被理解为具体的慈善救助。其实,全民慈善意识的教育,才是最大的慈善工作。当慈善工作局限在少数人的“高尚”行为的时候,这个国家其实没有慈善。

只有大众自觉地参与和从事慈善,才能最快速、最直接、最有力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所以,我一直倡议将慈善和公益内容编入小学到大学的教材,让我们未来的一代人,从小就接受帮助别人和社会责任的教育。塑造了德才兼备的一代人,自然就有“和谐社会”。相对于现在只专注于技术技能培训,而忽视“德”的培植的教育趋势,未来是让人担忧的。

全民慈善教育,其实也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的活动去普及。比如我们曾经举办过的“十大孝子”评选,就非常有效地改善了一个地方的民风。不但当地孝顺成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的民间慈善也自然显现。 我也倡导基层的县市政府举办地方性的“年度慈善家排行榜”,旗帜鲜明地鼓励、表彰企业家和有能力的人投入善的比赛。在慈善刚刚上路的时节因缘下,高调地宣传好鼓励慈善是对机的。

关于特快大学生的资助

2005年我看到互联网上发布了一则“特困大学生食堂吃剩饭”的消息,震撼之余设计了一个对应特困大学生的资助办法。各大学可以让“校友总会”承担成立一个“爱心接力特困校友扶住基金”,通过在各地校友会的广泛宣传倡导,接受几十万社会校友的捐赠,用于救助只有一千多人的现有特困生。这个资助可以是一种信任、慈善性的借贷。作为公益性的借贷支持,这个助学借贷不必要设立类似银行等金融机构复杂的担保抵押等手续,也不必要期望最终会100%回收。这种助学贷款,对特困在学生在校期间免除利息,在工作后支付一个最低的利息。可以要求在毕业后5年内归还本息,收回后的资金继续滚动用于资助新的特困生。也鼓励收益的学生在归还资助借贷后也参与捐赠后来的学弟学妹,将这个活动做成一个精神教育型的“爱心接力”。

当然,事实上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依然处于贫困或者遭受疾病、挫折等情况。对于这种真实的特殊情况,可以申请延续5年归还期,也可以直接免除。这种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奥秘,就是作为借贷而非救助的帮助,可以很好地保护学子的自尊心,也有利于把这个活动变成一个直接的慈善教育活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邢艳玲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