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净宗法语大观》:教起所因二

2013年12月05日 09:21
来源:《净宗法语大观》 作者:大安法师

摘自:《净宗法语大观》 大安法师 著, 现代出版社  2008年7月

阅读提示《大观》的目的,乃是帮助修净业行人正确理解佛言祖语,增上信愿行。为此,本书主要突出三个特点:其一,纯正:入选的法语悉为佛言祖语,《佛说无量寿经》文句悉以五种原译本为准,用以帮助净业行人建立正知正信。其二,实用:针对现代净业行人的根机好乐,提供具有指导作用的法语,间或以按语的形式加以点示。其三,简洁:摒去大而全的思路,对众多的佛言祖语,精益求精,这样便由原书的第一版三十八万字减少到现在的二十余万字。配上相关的插图,给大家提供一个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文本。

嘱累弥勒传承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逸多!佛出世难;离八难②身,亦为难得。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③无畏④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蜜⑤等菩萨之法,能说法人,亦难开示。阿逸多!善说法人,非易可遇,坚固深信,时亦难遭,是故我今如理宣说。汝等修习,应如教住。汝阿逸多,我以此法门及诸佛法,嘱累于汝。汝当修行,无令灭没。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勿违佛教而弃舍之。当令汝等获不善利,沦没长夜,备众危苦。是故我今为大嘱累,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应勤修行,随顺我教。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注释

①阿逸多:意译无能胜,即弥勒菩萨。

②八难:指不得遇佛,不闻正法的八种障难:1)在地狱难。2)在饿鬼难。3)在畜生难。4)在长寿天难。即色界第四禅中之无想天。5)在北俱卢洲难。贪著享乐而不受教化,称为边地。6)聋盲喑哑难。7)世智辩聪难。8)生在佛前佛后难。

③十力:指如来具足的十种力:1)知是处非处智力。2)业异熟智力。3)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4)知诸根胜劣智力。5)知种种解智力。6)知种种界智力。7)知一切至处道智力。8)知宿命无漏智力。9)知天眼无碍智力。10)知永断习气智力。 

④无畏:即佛的四无畏:诸法现等觉无畏、一切漏尽无畏、障法不虚决定授记无畏、为证一切具足出道如性无畏。 

⑤波罗蜜:意为到彼岸,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之彼岸。

译文

阿逸多!像这样一类具有大威德的菩萨,能够开显净宗以外种种佛教法门,由于没有听闻念佛往生净土的妙法,有一亿菩萨退转无上正等正觉。阿逸多!佛出兴于世间难;众生离八种障难身,也是难得。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种力用、四无所畏,自在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蜜等菩萨自利利他之法,有辩才善能说法之人,对上述佛教深妙之法,也难以开示。阿逸多!善于宣说净土法门的人,不容易遇到;对念佛法门生起坚固深切的信心,这类的善世良时也难遇到。所以我现在称性契理宣说念佛法门,你们信受修习,应当如佛的教敕而安住。阿逸多!我把这个净土妙法以及其余诸佛法,嘱咐给你,你应当如教修行,不可令此念佛法门灭没。像这样广大微妙的念佛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举扬赞叹的,你们不可违逆佛的教敕而弃舍它。否则,你们将不能获得出离生死轮回的善利,业力所牵,将沉沦埋没在无明长夜之中,备受众多的危险困苦。所以我现今为你们作大嘱累,你应当传承弘扬念佛法门,令此法久住世间,永不消失。汝等应当精勤修行,随顺我的教诲,得获大利。

【按】

世尊将念佛法门殷重嘱累弥勒菩萨,证知弥勒下生成佛时,龙华三会必将宣说。贤劫千佛,亦复如是。佛佛相续,同一悲心,欲令度尽一切众生。一言三复,吾人当随顺佛教,作如来使,弘扬净土法门。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门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间阿修罗等,今此法门,付嘱于汝。应当爱乐修习,乃至经一昼夜,受持读诵,生希望心。于大众中,为他开示。当令书写,执持经卷。于此经中,生导师想。阿逸多!是故菩萨摩诃萨,欲令无量诸众生等,速疾安住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①,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应当起精进力听此法门。假使经过大千世界②满中猛火,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读诵受持书写经卷,乃至于须臾③顷为他开示,劝令听闻,不生忧恼。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注释

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

②大千世界:以四大洲及日月诸天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并提,即称三千大千世界,为一尊佛所教化的区域。

③须臾:表短时间。《俱舍论》载:须臾表一昼夜的三十分之一,相当于四十八分钟。

译文

阿逸多!所以告诉你及与会天人世间阿修罗等,以现今宣示的这个念佛法门,付嘱给你。你们应当经常爱乐修习念佛法门,乃至经于一昼夜,受持读诵此经,生愿往生心。在大众中,为他们演说开示。应当教令众生书写、执持这部经卷。对此微妙经卷,生导师想。阿逸多!所以菩萨摩诃萨,愿欲让无量诸众生等,速疾安住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及希望要亲见彼西方净土广大庄严,摄受十方殊胜佛刹诸圆满依正功德者,应当生起大精进力,听闻此念佛法门。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充满炽猛的烈火,为了求此念佛法门,也将为法忘躯地穿过,不生退避屈服、谄媚虚伪之心。至心读诵、受持、书写这部无上经卷,乃至于短时间为其他众生开示、劝令其听闻,由闻信念佛法门故,不再生起忧愁悲恼。假设入大火中,也不应怀疑后悔。为什么呢?彼无量亿诸菩萨等,悉皆寻求这个甚深微妙的念佛法门,尊重听闻此法,随顺佛语,不生违背。所以你们应当寻求这个念佛法门。

【按】

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要穿过听闻念佛法门,足见净土法门利益众生弘深。有智慧者,轻身似尘,重法忘躯,获此妙法,顿超生死。吾人幸闻此法,应生大庆幸心,以此《无量寿经》即吾人出离生死险道之大导师故。

世尊冥加,令选安养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①。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②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土,如自在天③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须弥山:意译作妙高山,四宝合成,耸立于一小世界之中央,周围有八山、八海围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间)。山形腰细上阔。

②七宝:金、银、琉璃、水晶、珊瑚、玛瑙、砗磲。

③自在天:音译作摩醯首罗,此天原为婆罗门教之主神湿婆。

译文

这时,释迦世尊放眉间白毫光,其光明呈紫磨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以此光明照摄他方刹土,周匝遍照摄归还住于佛的头顶(佛有无见顶相,为佛三十二相之一)。化为金色的光台,形状如须弥山,十方所有诸佛清净微妙的刹土,都在光台中显现,光台犹如彩色屏幕。有的国土,七种珍宝整合成就;又有国土,纯粹是洁净的莲华;又有国土,如自在天的宫殿;又有国土,如同明净晶莹的水晶镜。十方国土,全都在金台中了了映现。有这样无量诸佛刹土,庄严高显,粲然可观,佛神力加持,令韦提希见到。这时韦提希夫人恭敬禀白世尊:“世尊!这些佛土,虽然清净,都有光明,但我现今愿意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唯愿世尊教我观察彼国庄严,契入正定正受的方法。”

【按】

韦提希夫人发言致请,即是广开净土之门。释迦本师善巧方便,先将他方佛国一一显现于韦提希夫人眼前,任其自选。同时世尊神力加被,密遣韦提希夫人别选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栖神之所,用作现在未来众生之究竟指归。

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①,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②五逆③,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三者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④。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观佛三昧经》

注释

①十二部经:乃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种类。

即:1)契经。2)重颂。3)记莂。4)讽颂。5)自说。6)因缘。7)譬喻。8)本事。9)本生。10)方广。11)希法。12)论议。

②四重:指佛戒律中四种根本重罪,即大淫戒、大杀戒、大盗戒、大妄语戒。

③五逆:又作五逆罪。指罪大恶极,极逆于理者,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④念佛三昧:或持名或观想所证得的正定正受。

译文

佛告诉父王(净饭王):“诸佛出兴于世间,对众生有三种利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作法施利益,能除遣众生无明烦恼业障,开智慧眼,生到诸佛净刹,迅速成就无上菩提。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佛身,若总相(观佛身全体),若别相(观佛身局部),无论所观的佛身是现在佛还是过去佛,由此观佛的功德,都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的重罪,永远脱离畜生、饿鬼、地狱的三途苦报,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就佛果。三者劝令父王修行念佛三昧。”父王禀白佛说:“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为何不遣令弟子修行?”佛告诉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无边甚深微妙的境界,其间神通妙用,解脱自在,不是凡夫所能行持的境界,宜从简易而究竟的法门入手,所以劝父王修行念佛三昧。”

【按】

佛陀历劫报亲恩,对父王必定会施设最胜的法门,足证念佛一法乃释尊对父王乃至对一切众生报恩大孝的妙法。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

——《妙法莲华经》

译文

如果释迦如来灭度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听闻这部妙法莲华经,依经所说而起修行,在此娑婆世界业报身命终,就能往生阿弥陀佛安乐世界,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在莲华中的宝座之上。不再为贪欲所逼恼,也不再为瞋恚愚痴所逼恼,也不再为憍慢、嫉妒等垢病所逼恼,即获得菩萨种种神通无生法忍。

【按】

读诵受持法华经,能得往生极乐净土之益,读诵受持其他大乘方等经典,回向亦复如是。足证净土法门乃普门妙法,一切行门无不还入此法界。

念佛往生,成就信心

复次初学菩萨,住此娑婆世界……心生怯弱,恐不可值遇诸佛菩萨,恐不能成就清净信心,生疑欲退者,应作是念:十方所有诸佛菩萨,皆得大神通,无有障碍,能以种种善巧方便,救拔一切险厄众生。作是念已,发大誓愿,一心专念佛及菩萨。以生如是决定心故,于此命终,必得往生余佛刹中,见佛菩萨,信心成就,永离恶趣。如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愿生,决定得生,常见彼佛,信心增长,永不退转。

——马鸣《大乘起信论》

撰者

马鸣(公元100—160),传佛心印,为西天第十二祖,博学三藏,明达内外典籍,依大乘百部经,作《大乘起信论》,是一心二门,阐述大乘圆顿了义,倡导净土胜异方便,启悟后人良多。

译文

复次,已解一心真如生灭二门而修信行的初学菩萨,住此娑婆秽土,止观力微,境缘粗恶,心生怯退脆弱,恐惧不能生生世世值遇诸佛菩萨,恐惧不能相续成就清净信心,由是生起疑虑欲退转者,应作如是观念:十方所有诸佛菩萨,悉皆证得大神通,游化十方,无有障碍,能以种种善巧方便,救拔一切流浪三界险途苦厄的凡夫众生。作如是观念已,起心发大誓愿,一心专念佛及菩萨名号。由于生起这样决定信心故,于此娑婆世界业报身命终,神识必得往生他方佛刹中,亲见所念的佛菩萨,得佛加被,成就清净信心,永离三界六趣。如净土经中说:若有具信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种种福德善根,回向愿往生,如是决定往生极乐净土,常见阿弥陀佛,得佛加持,信心增长,永不退转于无上菩提佛果。

【按】

马鸣菩萨对此土心生怯弱,修习止观不能保其无退者,更示此念佛之胜异方便,令仗自心中之他佛接引,往生净土,度脱佛心中之自身。诚为我等末法众生之导师。

难行道与易行道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①者。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龙树《十住毗婆沙论》

注释

①阿惟越致:意为不退转。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夫地;二、行不退:恒度众生,不堕声闻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一切种智海,必至成佛之位。

译文

佛法有无量的法门,如世间的道路,有难行道,有易行道。陆路步行则艰苦,水路乘船则快乐。菩萨道也是这样。或有法门勤行精进,时间久远才能获得阿惟越致(不退转位);或有法门以信心为方便,容易修行并迅速达到阿惟越致。倘若有想速至不退转地的行人,应当以恭敬心执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蒙佛愿力,往生极乐。

【按】

龙树菩萨乃古印大乘佛法集大成者,其难行道(靠自力)与易行道(仗佛力)的判教,独具慧眼,深契佛心。昙鸾、道绰、善导等祖师传承此净宗心要,惠利震旦众生至深且巨。

难行与易行之辨析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①。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昙鸾《往生论注》

注释

①正定之聚:三聚之一,指众生中必定证悟者。乃圆教初住以上者。

译文

恭谨地依据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所示,菩萨求阿毗跋致(不退转位)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的意思是指:在五浊的世间(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在无佛出现的时代,行者求不退转位,十分困难。这样的困难有多种,概述五点,以显示困难的含义:一、外道(佛教之外的各类宗教)表现出行善的外相,实则心外求道,不能解脱生死大患,淆乱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法;二、小乘行人(声闻)唯求自己解脱,对庄严净土、饶益众生,心不喜乐,障碍大慈悲;三、不持戒律的无赖恶人,破坏正法比丘殊胜清净的戒行;四、颠倒善恶因果,能毁坏正法比丘清净的梵行;五、只是靠自力断惑证真,无佛力加持。如此等等的困难事相,触目皆是。譬如陆路,用脚行走则辛苦。所谓易行道,只以信佛因缘,发愿往生净土,乘托阿弥陀佛大愿威神力,便得以往生安养刹土。往生彼土后,得阿弥陀佛威神住持力加被,当即进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即是证入不退转位。譬如水路,搭乘大船则安乐。

【按】

昙鸾大师上承古印龙树、天亲二菩萨的净土血脉,下开道绰大师、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之先河。本段所示自力难行道五种障难,衬托他力净土门之殊胜优越。有力地推动了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播扬。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净宗法语大观》 大安法师 佛教 净宗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