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者的信念》——导论(1)
2009年03月26日 16:28 】 【打印共有评论0

尊敬的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净慧大和尚慈悲,让我为大家开讲《普贤行愿品》(简称《行愿品》)。藉此因缘,正好和大家共同学习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行愿品》是教界流传最为广泛的经典之一,许多四众弟子都以此作为日常修持的功课。在丛林早晚课诵的《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中,也选编了《行愿品》的内容。可见,本品开演的修行法门,对学修有着重要、普遍的指导意义。

信为道源功德母。欲成就菩提,首先应当奠定信仰基础。《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一句话,高度概括了修学要领所在。佛法甚深广大,不具信心,则不得其门而入;众生烦恼无边,缺乏智慧,则不能超越生死苦海。同论又云:“信如手。”拥有双手,我们才能创造财富,改善生活。学佛也是同样,欲成就功德法财,离不开信仰这一集资培福的根本。

佛法修学有四个次第,即信、解、行、证。由有信仰,方能生解、起行、证果。但是,修学又不能仅仅停留于信仰层面。若一味强调信仰,以此取代一切,不重视闻思经教、如理思维,那么学佛往往会流于迷信、盲信,甚至可能导致宗教狂热。

见地,即知见、认识。八正道为修学佛法的常道,其中即以正见为首,也就是如实、正确的认识。在修学过程中,正见极为重要。因为我们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取决于自身认识,由正确的认识,才能产生如理如法的言行。反之,错误认识则会将我们导向歧途,在有意无意中造作诸多罪业。无始以来,众生之所以流转生死,不得解脱,正是由于无明所致。

无明,即没有观照人生真相的智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却对宇宙人生茫然无知。不必说大千世界,即使对我们自身也所知甚少,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所以,佛法修行应从闻、思、修入手。闻,就是听闻经教,由此将佛法智慧转化为自身认识。然后,由闻慧而思慧,由思慧而修慧,最终破除无明,证得诸法实相。

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深信因果,便是学佛基本见地之一。唯有了知业果真实不虚,才能自觉止恶行善,由此改善人生,改造命运。《三世因果经》云:“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我们想要拥有什么样的未来,现在就应播下相应的种子,由如是因,感如是果。明了因果法则,我们才能从当下改善人生。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济群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