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80岁的佛陀的去世,同时成为了传说故事的开端。传说的内容以及在佛教各个不同派别中所形成的愈来愈明显的差距,在19世纪末于欧洲产生了这样一个学派,他们怀疑佛陀的历史真实性,并且企图在虔信的传说中所形成的佛陀化身 所谓禅那佛或如来 之中找寻佛陀本人的形象。
因此,威尔逊将佛陀的生平和作用解释为晚期《奥义书》数论体系(Samkhyasystem)哲学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总结,西那特及凯恩认为佛陀乃太阳神话之象征,即使到了1957年,保罗列维还试图把佛教诠释为纯粹的神秘宗教。在今天看来,这些固执己见的学者们的争吵本身对澄清历史上的佛陀之真实性显然是有利的,但问题在于,这并未使得他的后继者们以及这些人所严格依据字义而作的各种各样的解释变得简单一些。其中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在个人的人生道路上必须遵守的、被僧团(sangha,僧伽)奉为庇护所的佛陀那简明的教义,在第一批跟随他的几代比丘中就已经不是完完全全地被保存下来了。在以下事实中或许能够看出其中端倪:佛陀本人对不直接涉及生存方式的比丘们的一系列提问,都不予以回答,并且对其他各种宗教也绝不发表看法。这样做的结果,其一便是产生了卷帙浩繁的仿效及评论性著作,再有就是它为在佛教中很早就渗入了外来的宗教因素作出了贡献,这些因素时至今日,不仅仅是在居士们的佛法中,在佛教思想和行为的僧伽中也共同起着作用。
适于缅甸和泰国的鬼神迷信,在锡兰南部依然很普遍的以舞蹈的方式驱除病魔,以及喇嘛教之所以能够传播开来,就是因为与拉达克、尼泊尔、锡金及不丹的原始宗教的因素相互渗透的缘故。同样,7世纪以来佛教强有力地传入日本,至为重要的原因是其教义显然愿意接受并且部分地与神道 从日本古代沿袭下来的祖先崇拜 统一了的缘故。
人们试图寻找佛陀流传下来的原始教义,使之从后来的添油加醋和被利用中解放出来,其结果是剩下来的只有四圣谛和八正道了。佛陀为僧伽和居士信众所制订的一切教义都是从这四圣谛、八正道发展而来的。
由佛陀自身所创立的法的学说,是把整体的存在归因于作为最终本质的存在诸因素 法dharma(梵文),dhamma(巴利文)之上,此乃公元1世纪南传佛教(Theravada,上座部)有关佛陀学说在理论上和教义上的总结。在此,“法”这个词又有了第二个含义 教义,从那时起,对上座部的信众来说,除了僧伽和佛陀自身之外,法便成了三皈依之一。这三皈依的第三个句子,在正式的顺序中应当是第一句,巴利文如是说:Buddham saranam gacchami,意思是:我皈依佛陀。这是僧团的特定表达方式,而非出自佛陀自身。尽管这是第一句的表达,但已表现出了个人崇拜和最终的被神化,人们也正是依据这一句而创造出了以作为权威之用的第一批佛陀造像。
如果佛陀在他的弟子面前谈论法的话,那他便会认为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作为一个体系来加以把握和总结的教义,是远离他的初衷的,其原因在于他那极为实际的基本态度。
当他80岁高龄时,有一日正值雨季,在北印度的一个村子里佛陀找到了一处避雨的地方,这时他病倒了或许是因为食用了不易消化的食物的缘故,故而他最喜爱的弟子阿难陀感到向他提问的时机到了,他问佛陀是否愿意谈一下有关僧伽和他未来领导的问题。
作者:吴黎熙 编辑:崔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