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因由分(二)
2009年07月14日 10:28《金刚经讲记》 】 【打印共有评论0

点击请购

所以《金刚经》里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所说的法,就好像一个过河的筏子。“法尚应舍”,一旦过河了,就应该把筏子弃之水中,而不是背上岸边,对不对?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一时,这是印度一个特有的时间观念。印度是一个注重生命的终极价值的一个民族。不管是男女老幼,都认为生命的一次性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重要的是恒久生命的责任,恒久生命的解脱、祥和,而不是一期生命的好与坏。他们认为生命只不过是搬家,这一期三十年,下一期五十年,这一期为人,下一期为狗,所以很通达,人重要的不是让人的这一期生命得到所有欲望的满足,而是这一期的生命如何为长久的生命添加更好的资粮,以便能行走在永恒的生命之路上。所以。一时。非常有味道,如果你能体会到“一时。这个味道,你也在印度,对不对?佛说法时,你也在前,突破时间的狭隘性,时间本来就是一个虚幻的、人为规定的。所谓的长短全是相对。

“一时,佛在舍卫国”。佛指释迦牟尼佛,当时印度有十六个大国,其中最重要的是舍卫国。舍卫国国王的太子叫衹陀太子,所以这里叫“衹树给孤独园”。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我们如果到中国汉传的寺庙去看,一般的伽蓝殿会供一个老头,再供一个年轻的帅哥:帅哥就是祇陀太子。那么这个给孤独呢?是一个老头,是一个大富长者,他的好朋友须达多长者,在另一个城市听佛陀讲经的时候,就对孤独长者说,这里有一个老师,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向他学习和请教的老师,他叫释迦牟尼。于是给孤独长者就来了。须达多长者跟释迦牟尼约说第二天才去见面,但他来了就是按捺不住,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一定就要今天晚上见到佛陀。佛陀以他的力量感知到了,就说好吧,你要来就来吧。他就连夜到了竹林经舍。到了这里,看到竹林经舍的样子,非常喜欢,就说世尊我能不能请你到我们国家去,建一个同样的地方给你用,让你的僧团在这里修行。佛陀说好呀,然后就派了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跟着这个给孤独长者,并给孤独长者发了愿,凡是他的生意所在的地方,不能有任何一个乞丐,凡是有乞丐的地方他都要管他三餐,这是他发的愿,然后他就选地方,建了一个竹林经舍,非常非常美。去年四月我带团到印度去,第二次去.见到了那个竹林经舍。里面有一个大水池,佛陀在那里住了将近二十二年,在灵山下,在王舍城附近。这片地曾是祇陀太子的地方,给孤独长者说我要买你这个地,衹陀太子说你买地干吗呀?他说我要给释迦牟尼建一个经舍,让他修道用。太子说你别胡说八道了,我那地贵我不卖,除非你用金子给我铺满了,给孤独长者说好啊,他真的就回家把他库里面所有的金子都用马车拉来,把这个衹园铺满了。祇陀太子说我只不过一句玩笑话,你怎么能这样子呢,我不卖了。那个时候的王权和达官贵人,还没有现在这种地位森严的阶级制度,给孤独长者说你作为一国的储君怎么能言而无信呢?祇陀太子只得说,那好吧,既然这样子,树我就不买了,树我贡献给释迦牟尼好不好?“衹树给孤独园”,树是属于祇陀太子的,园子是属于给孤独长者的。“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入俱”。佛陀刚一出家,就跟婆罗门教的两个领袖、领军人物学习四禅八定,一个学习了三个月,一个学习了大概十几天,就达到他们所教的四禅和四空地最高境界。但是他知道那还不是终极真理,所以他舍弃了六年苦行,回到菩提伽耶,坐在菩提树下,坐了四十九天,证悟了缘起性空的实相。可他坐在树下思维四十九天以后,发现他没有办法向别人开口,他所了解的,他所看见的(他所看见的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看,而是实实在在看到缘起的法则、性空的法则、无常的法则、无我的法则),去跟别人说,并没有人能接受,太难了,太深了,他就想算了,我坐在这儿一涅槃就走了。这时候,大梵天王(依据印度教和一神教来讲,他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守护者、保护者)说:不行,释迦牟尼,所有的佛成为觉者,他都有责任、有使命来帮助这个世间,那样这个世间才有智慧之光能够传递下去,你不能自己享受了就走了,你应该把这个智慧从最浅的、根源的水平开始往下传……释迦牟尼一听是这个道理,是该往下传,他就义开始观察因缘。当年他是偷偷出家的,他的爸爸净饭王派了五个亲族,跟随他一起来修行,后来因为他放弃了苦行,这五个人就跑到鹿野苑这个地方,相约不再跟这个太子一起修行,认为他既然放弃了苦行,接受了牛奶拌饭这样的供养,就不是一个真修行的人。后来佛陀证道了,他观察因缘,发现还是这五个人最听话,就又找他们去了。

佛陀从菩提伽耶步行约二百公里,见到了他们。现在那个地方修建了五比丘迎佛塔。五个比丘就相约:等那个人来了,我们都不要理他,也不要管他,我们就当不认识他。他们管佛陀叫那个人。他们照顾他六年,佛陀苦行时都是他们在照顾他,后来佛陀发现苦行不是终道,并不能让身体得到滋养,也不能让心灵得到智慧的滋养,所以就放弃了无谓的、无益的苦行,接受了一个叫苏佳达的牧羊女的牛奶拌稀饭,然后他才恢复了体力,才有力气来打坐。佛陀走到他们那里,大概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这五个人本来想不见、不闻、不理的,但是莫名其妙的,又被佛陀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智慧的力量给感动了,便拿草垫给佛陀敷座,然后给他打水洗脚。因为印度都是打赤脚,不穿鞋的,所以走到哪里都要洗脚。他们问世尊您怎么变了呢?我们本来相约不理你这个人的,可现在您身上散发的力量怎么不同了?佛陀说:我已经从生命的迷惑中醒过来,你们不应该再叫我那个人了,你们应该把我叫做觉者。佛陀就是觉者,所以不能再叫那个人。从这之后就有了五比丘,开始有了僧团。这是人间历史上真正有了僧团的开始。

比丘梵文的音叫Bhiksu,意思是“乞士”,首先就是乞,乞丐的乞,士兵的士。不是乞丐,是有点像孔乙己那样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乞讨的人,是有文化、有修养的入。第一个意思叫乞士,第二个意思则叫“怖魔”,为什么?很多人对于生命错误的知见,弄得自己的生活很痛苦,生存压力很大,这样的痛苦就叫做魔。魔的意思不是指长得青面獠牙,很恐怖、很可恶那样的,而是指被错误的生活知见引向痛苦的生活方式,被折磨得走不出来,所以叫魔。第三个意思叫“破恶”,破除所有的恶。也就是一个比丘,按照戒法来生活,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让他远离一切诸恶,所以佛法远离诸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明奘法师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