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分段解释(1)
2009年03月27日 14:33中国文史出版社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标题解:佛学的宗旨

原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直译:掌握运用大智慧,到达彼岸而觉悟的核心根本经典。

解释:漫长的人生旅程犹如无边的苦海,人们若想脱离苦海,到达快乐幸福的彼岸,就必须乘上大智慧(般若)之船舶而度脱之(包括自然度、师渡、自渡、渡人等)。已经觉悟了的佛,把他亲身的实践经验总结成有规律、可遵循的理论(佛经)做为导航明灯,用来指引众生航海摆渡的方向。经文的标题一语道破了人的最高理想。

这样以来,欲达修炼觉悟的众生,既有了方法、步骤和途径(获得大智慧),又有了准确的目标和准绳(到达觉悟的彼岸),便是明确了学习修悟的宗旨和纲领。这便是经文题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本貌和涵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做为经文的题目和纲领,是将全文的重点和中心做一醒目提示的,这八个字将伴随我们每个修悟者和生命科研工作者,走完人生整个历程至永远,可以说,这八个字代表了人类的美好理想。
为了使我们对心经的理解能更深刻、更贴切,更客观,不妨先请出佛陀极为高妙的一首经文,来为我们的学悟作引导,经文的名字就叫《延生易法经》:
                        赤身而来,脱神而去,
                        几时开心几时愁?
                        开心是得,愁是求,
                        无功无禄几时休?
                        逆而难进心发愁,
                        顺者开怀心不疚,
                        悟道悟空何所有,
                        心明眼亮看前头。

解释标题:《延生易法经》:在延续生命转移阵地时,所需要遵循的简要法则。

第一句赤身而来,脱神而去:世人都有生老死别的过程,这是生命体在转换战场。

第二句几时开心几时愁:众生之间都暗暗隐含着人与人的差别:悟明白时心花开了,悟不明白时就常常不开心。

第三句开心是得,愁是求:一得一失多么分明,开心便得到能量,发愁便损害健康。

第四句无功无禄几时休:修炼是漫长的,而且没人给你记功,也得不到奖金,又不能抱怨。

第五句逆而难进心发愁:每当离开经文教导时,就会逆着善道规律去行事;每当心和体的意见难以统一时,就会因为走入了歧途而忧愁。

第六句顺者开怀心不疚:善门打开而心体合一时,因遵照佛经指示去做而顺应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所以内心就不会有任何愧疚。

第七句悟道悟空何所有:性情因能包容、柔顺而开朗了,进而心体得以康泰;看来,无欲之行,虽失犹得。

第八句心明眼亮看前头:心灵得到净化后,眼界开阔了,美好的前景也历历在目了。这正是我所追求而又意想不到的理想景象。此刻始知:佛经挽救我,菩萨胜爹娘。

这首经文含量广大、意义深远、精蜜完善、玄机无限。上面的解释可能只是文意其中的一点点,请读者把解释当作一种提醒和启示好了,然后经过反复学悟后,学着自己再来重新做解释,那样会有鲜活和意想不到的体会收获,岂不更好?

人们常说,某人心眼好、某人有良心。但不是指肉体心,肉体心要加个脏字。五脏中的心脏虽然在科学上承认它与人的情志有关联,但人们都清楚的知道,这个真正的良心,是指俱有思维能力的大脑或某一部分。人们还会问,为什么不把心眼儿好说成脑眼儿好呢?这个疑问是很关健的,它正是我们要充分深入研讨的根本所在。

在生理解剖学上,心脏和大脑的有形组织和细胞,都是可以展现在人们眼前(或在仪器上显示)的实实在在的可见物质。大脑里的人心,在世间现代科学中,虽然暂时还是属于不可见物质,但近年来,有部分生命科学家、医学家、心理学家和物理学家等已初步推断、扑捉、测试到她的踪影和大致位置,即在脑垂体和松果体之间,这一科研题目还在继续深研之中。而在佛学里,“心”早已成为可知可见物质,“心”字就是其正式的、规范的学名。这个由高能量物质构成的心,是有来历、有特征、有形象的,是经得住科学实证的个体生命主宰。

肉体心、大脑细胞以至人的整个身躯,皆是可以生长、可以消亡的宏观物质,是可以进行化合、分解的化学元素。而“心”则是属于高能量物体的微观物质。这个心的产生、发展、变化、特性和实质,在经文的第五段中将作详细研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一标题,体现了全文的灵魂,也是整个佛学、佛法的灵魂。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凡夫子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