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庭:解读禅宗祖庭少林寺的30年变迁
2009年03月17日 15:20《大河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30年前,一部电影《少林寺》让这座藏于深山的千年古刹名扬天下;30年后,这座禅宗祖庭以其现代化的生存方式招来了不少非议。

回眸少林寺这30年,3个清晰的时代拐点鲜明可见。沿着这个脉络,人们不难看到,当佛家寺院将其拥有的各种资源予以商业性开发和开放后,必然会与传统思维和方式格格不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弘扬少林禅宗文化的手段是否恰当,恐怕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但人们可以看到的是,少林寺在走自己的路。

名扬天下:一部电影让千年古刹人人向往

1981年,一个16岁的安徽少年揣着一条棉被和10公斤粮票来到嵩山,希望能皈依佛门。后得师父行正为其剃度,赐法名为永信。

释永信见证了少林寺从衰败到复兴之路,在他的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的少林寺,可以用“废墟”来形容。“到处是残垣断壁,十几个和尚守着28亩地过日子。”1928年军阀石友三部纵火焚烧少林寺留下的痕迹仍依稀可见,而寺院的经济来源,就是卖大碗茶。

“说是茶,其实就是卖白开水,一碗几分钱。”释永信说,当时从登封到寺院的路全是土路和渣滓路。“1979年,少林寺开始接待外宾,当时国家开始在全国选点,介绍一批景区向外国人开放,少林寺有幸名列其中。”

少林寺走向复苏的第一个拐点出现在1982年,电影《少林寺》在全球热映,让很多人知道了少林寺。

“到少林寺去”成为那个时代不少年轻人的梦想,有很多懵懂少年看了多遍《少林寺》后,打起铺盖卷上少林寺拜师学武,这其中,就包括《士兵突击》的主演王宝强。

如今,拜师学武这种梦想被更为规范化的武术学校所实现。经常在央视春晚露面的塔沟武校号称世界第一武校,仅在校学生就多达1.8万,而类似的武校在登封至少有五六十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朱金中 编辑:李保华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