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都以为“庵”是尼姑居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释氏要览》卷上说:“草为圆屋曰庵……西天僧俗修行多居庵”,原来它就是圆形草屋,是僧人修行之地,并不分僧、尼,男、女。通度寺瑞云庵就是和尚住所,当然它早已不是简陋的圆形草屋,而是依山傍水秀雅幽静的庄严禅刹了。在韩国,提起通度寺瑞云庵,人人都知道这是个有名的佛门胜地。
通度寺又称灵鹫山通度寺,是海东三大寺之一,据说有十六万片礼佛心。
现在通度寺瑞云庵出名的东西,又添了一件,这就是在瑞云庵住持的主持下烧制的“十六万陶瓷大藏经”。所谓“十六万陶瓷大藏经”就是将高丽藏经一页一页烧制在大约一尺宽一尺五寸长的陶瓷板上,板面字迹清晰,光滑如玉。
烧制陶瓷的土窑极其简陋,真不敢相信这十六万块精美玉润的陶瓷大藏经是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制成的。有人不解地问:“这陶瓷大藏经既不便于阅读,又容易摔碎,烧它有什么用?”大眼法师微微一笑,答得巧妙:“若是有意摔碎,何物不毁?若是有心保存,何物不存?经云‘师子虽有生灭,金体本无增减’,又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玻璃镜中照影,应物现形,碎碎在地,分身百千,每一块碎玻璃中也有一影,现百千形。”
十六万张,张张烧制不易,若要速成,何不机械制作?若怕毁坏,何不铜铸铅制?经义本在人心头,烧制陶瓷大藏经,千辛万苦,只为礼敬佛法的一片诚心。
住持法师立宏愿造成这十六万陶瓷大藏经,非为复制,非为保存,只是以艰巨工程的旷日持久来凸显佛门弟子坚忍不拔的礼佛之心,十六万张中,张张蕴含一份礼佛尊法之意。千百劫后,纵然陶瓷化身亿万,这份心意亦会随之化身万亿。
背景资料:通度寺位于鹫栖山南部,由于寺内供奉着佛陀真身舍利,因而没有再安放佛像,这也是通度寺闻名的原因。通度寺名字的意思是通达佛法,济度众生。唐朝的慈藏律师持释迦如来的真身舍利而来,于善德女王末年(646年)创建了此寺。通度寺经过多次战争和入侵,至今已1300年,但据说其法灯从未灭过。寺内有35座建筑及法塔等,周围有14座庵院。大雄殿被指定为第290号国宝,殿内没有供奉佛像。此外还有19处地方宝物及794件地方文化遗产,可谓一处博物馆。大雄殿没有供奉佛像,但其后的金刚台阶上却供奉着封存的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作者:葛兆光 编辑:李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