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朝佛之旅:众神之都西宁
2010年08月12日 09:51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们的故事是从一个炽烈的正午开始的。

7月15日的北京城气温高达40度,老秦、妙传、老大和我背着9件大小行李无比幸福地离开了燃烧的京城。虽然候车、上车也很狼狈,浑身汗透、头发散乱彼此不忍端详,可等待我们的是期盼数年的马年朝佛行动,当然还有清爽的夏日、远离喧嚣的愉悦及暂时卸去工作压力的自在从容等,因此我们的幸福感是饱满而鲜亮的,我们的笑脸如成熟的果实般在西去的列车上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29个小时的行程,完成的不仅是时空的动移,还有超越时空的灵与肉的分离和重组。
因为对我来说,西宁即是故地,又是生命体验的起点。

1984年大学毕业后进藏工作,那是我第一次离家远行,途中在塔尔寺门前发生了奇异的昏迷。

那是一个雨后的秋日,很冷,浑身颤抖的走进了塔尔寺门前的“大众饭馆”,一碗拉面还没端上来,人已失去意识,无梦、无感觉,三小时后苏醒,有疲倦、乏力之感。据围观者述:睡相安详,面色由苍白转红润,美丽、宁静。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高原反应?灵魂出体?被外星人劫持?与先知或大德相会?接受某种神秘的指令?休眠?……

没有答案。

塔尔寺的奇遇成为我生命中的某种象征,“无常”是这“象征”的内核,带着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把握“当下”的决心,我一路走来,行程中竟无恐惧,即便在生死瞬间,周围塞满的仍是对生命浪漫绚丽的遐想和感恩。

于是,西宁——塔尔寺——佛教圣城,成为自然的连线。

其实,这不是西宁的全部。

西宁是众多神祇的花园,他们钟情于此,每天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言向35个民族的几十万信众传播着神谕。西宁地区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各种宗教场所200余所,街巷两旁随处可见具有宗教标识的建筑。西宁的空气中似乎都飘荡着神秘的经文和咒语, 妇女们黑色的头巾、僧侣们红色的袈裟,构成了西宁独特的风景。

在这里,宗教就是生活本身,而“神”则是生活中光辉的榜样和伟大的梦想。

到达西宁的第二天,我们朝觐了宗喀巴诞生地塔尔寺。

塔尔寺外景(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区西南25公里的湟中县,该寺规模宏伟,最盛时有殿堂八百多间,占地1000亩,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其余五寺为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塔尔寺藏语中叫“拱本”,即10万佛像的意思,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寺庙依山而建,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大厨房、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许多宫殿、经堂、佛塔寺组成了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

青海湟中塔尔寺大金瓦殿(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在塔尔寺门前的小店里,我们请购了50条洁白的哈达,妙传兄请购的哈达比较昂贵,外加二包伏茶,这是他的拜师礼。

妙传的师傅贡却坚赞喇嘛高大俊朗,言语中透着一股书卷气,讲话的声音很富磁性,汉语不很流利,但交流起来并不困难。他是医生,还是塔尔寺藏医院的院长,老秦请他诊病,喇嘛竟有些腼腆,完全看不出他是个在美国学成归来的管理学硕士。

妙传虔诚的顶礼、献哈达,喇嘛伫立在窗前,室外的阳光把他的袈裟涂上了一层红晕,他的精神和智慧在寂静的空间蔓延,那一刻真的很神圣、很感动。

带着拜师后澎湃的心情,我们融入了塔尔寺如潮的游客中。

沿着寺院的外墙转经,太多商业化的痕迹使人失去了虔敬拜佛的心情,今日塔尔寺旅游的功能甚于宗教的功能,不知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类的悲哀。

为了走唐番古道,我们必须在西宁租越野车,联系租车的几天里,我们参拜了不同神祇的居所,每日穿梭于众神的殿堂,聆听来自不同天界的呼唤。

东关清真大寺似乎是这座城市的象征,我们住在南门体育场,也就是西宁市回族群众聚居的东关地区,远望大寺高耸入云的圆顶,总有某种疑惑的感觉,不知那圆顶下面承载着怎样的神灵和信徒,有怎样的故事和传说。

步行前往东关清真大寺,游魂般滑进高大的殿堂,到处是耀眼的白色和静谧的蓝色,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金碧辉煌,没有游客,甚至没有声音,寂静的空间拥着我们前行。走出大殿,眼前是更大的空间,犹如宇宙,这宏大宇宙的尽头是大礼拜堂,沿着正中的引导线向前,灵魂也慢慢聚积成晶亮的圆壳,向着闪光的地方逐渐升腾。

大礼拜堂的殿顶脊装有藏式鎏金宝瓶,是甘肃拉卜楞寺喇嘛捐给大清真寺的,难怪看着这样熟悉。

接下来的一天,我们游览了北禅寺、南禅寺、法幢寺、金塔寺。法幢寺隐藏在一片民居深处,胡同里泥泞不堪,人畜排泄物随处可见,行人要沿着贴墙的石阶行走。然而,进入法幢寺大门,就是另一番景象,满园的红花绿柳,衬托着简洁庄严的殿堂,一声“阿弥陀佛”感动得我们几乎落泪。

法幢寺院落(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北禅寺的道长姓“拉”,老秦一直跟着他试图与其讨论佛教文化,拉道长十分不悦,挥着衣袖不让老秦跟着他,然后领着一群老年信众参拜各路神仙,每到一个洞前,拉道长都张罗着“拜上、拜上,女儿好煞,女婿好煞,娃儿好煞。”老秦死缠烂打,跟定了拉道长,收集了很多非宗教、又有地方特色的段子,成为我们旅途中最好玩的节目。

南禅寺千佛殿(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南禅寺已无僧人,有居士常年活动。到金塔寺时天色已晚,我们各自找到合适的地方念佛,暮色中四个双手合十的身影在传递着同一个信念:唵嘛呢叭咪吽!

●朝佛线路及主要活动:

北京制定的计划:

北京——西宁(火车);西宁(租车)——玛多县(214国道);玛多——黄河源(扎陵湖和鄂陵湖);玛多——玉树;玉树——花石峡;花石峡——大武(阿尼玛卿山);大武——泽库(和日寺);泽库——同仁;同仁——西宁。西宁——北京。时间15天。

实际线路及活动:

第一天:北京西至西宁T151次特快。全程运行时间29小时左右。

第二天:到达西宁。与朋友在西宁著名的清真餐厅“小园门”晚宴。

第三天:妙传拜师。参拜塔尔寺。

第四、五天:参访法幢寺、金塔寺、南禅寺、北禅寺、东关大清真寺。签订租车合同,与车主研究旅行线路。准备行装。

第六天:西宁出发,沿S101省道翻过海拔3820米的拉鸡山口,经贵德南下,发现已经偏离214国道,经研究改走大武,当晚,在海南藏族自治州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交界处的黄河岸边,被夜色中的庞大寺院吸引,留住军功乡。

第七天:参访黄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鲁派寺院拉加寺。中午到达上大武,出上大武10公里,上雪山路,距阿尼玛卿大本营40公里处,被告知山路狭窄,翻浆严重。司机畏惧,放弃大本营,改道昌马河,当晚赶到花石峡。

第八天:花石峡至玛多,中午赶往黄河源,在距牛头碑10公里处,车的平衡针被颠掉,单车行进在无人的高原,司机拒绝前行。当晚安全返回玛多。

第九天:出玛多30公里车熄火,从10点多钟一直到晚7点,被困214国道近9个小时,方圆数十公里无人烟,海拔4300米。当夜12点到达清水镇。

第十天:清水镇至玉树,沿途参访竹节寺、歇武多干寺。

第十一天:参访文成公主庙、一进勒巴沟失败,参访禅古寺、结古寺。

第十二天:二进勒巴沟。参访新寨玛尼城,在歇武草原参加乡间赛马会。

第十三天: 全天赶路,夜宿温泉乡,用温泉洗头擦身,幸福万分。

第十四天:在河卡山口离开214国道,经兴海县、同德县,进入黄南藏族自治州,夜宿泽库县。

第十五天:参访和日寺石经城,宗玛热寺。夜宿同仁县。

第十六天:参访隆务寺,吾屯下寺。当晚返回西宁。

第十七天:修整。

第十八天:返京。

●西宁朝佛指南:

综合情况:市区中心海拔2275米。总面积7671平方公里,总人口18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68万人。全市有汉、土、藏、回、蒙、满、撒拉等3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年平均气温3.2℃,一月份平均气温-8.9℃,7月份平均气温17.2℃。

交通:北京至西宁航班不多,一般没有折扣,票价1250元。火车从北京系发车,特快运行时间20~23小时,硬卧票价430元左右。西宁市内交通便利,出租车夏利6元起价,小面4元,一般市内行程均在起步价内。

宗教圣迹: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区西南25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亦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该寺规模宏伟,最盛时有殿堂八百多间,占地1000亩。它是第二蓝毗尼园,为普陀珞伽主达赖喇嘛与极乐刹主一切智班禅额尔德尼为主的许多大德亲临作加持的圣地,是具足明智、解脱二种功德善巧成就者自然聚会的修习圣地,是一切有情的福善所生的佛土,是普遍传称、尊胜四方的大寺院-贡本贤巴林。

★北禅寺:位于在西宁北山半崖峭壁间,又名土楼观,海拔2400余米。北祥寺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寺内共有“九窟十八洞”,北禅寺早先为佛教寺庙,以后由于道教盛行而成为道教寺庙。寺内绘藻井图案及佛教艺术壁画,山顶耸立一座明朝初期建造的宁寿塔,是西宁最高的古建筑。

★法幢寺:位于西宁园树庄中间旱台子上,西宁武警总队附近。系西宁地区尼姑顶礼膜拜净心修行的唯一法场,总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始建于1943年。1958年宗教改革中,法幢寺停止宗教活动,1979年恢复。

★金塔寺:位于西宁市宏觉寺街35号,系塔尔寺属寺,又称塔尔寺驻西宁办事处。金塔寺约建于明代,占地面积666平方米。寺院坐南朝北四合院,南房系佛殿,主供释迦牟尼佛。

★东关清真大寺:位于西宁东关大街东大街路南一侧,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代几经修葺、扩建,规模日臻宏大,现已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院之一。总面积11940平方米,礼拜堂面积1102平方米。寺院宽敞,平时可容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达万人,是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教育中心和最高学府。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小翠 编辑:李保华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