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行程: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汉口古德寺的辉煌历史
2009年03月19日 14:38《武汉文史资料》 】 【打印共有评论0

汉口古德寺的建筑有些特别,到过的人无不留下深刻印象。不知什么原因,至今还没发现系统注释这座寺院的文字。日前得缘古德寺尼众和宝通寺友僧的鼓励支持,笔者不揣浅陋,尝试全面解读,旨在就教于方家。

武汉的佛教四大丛林由来已久,它们是武昌的宝通寺、正觉寺、莲溪寺和汉阳的归元寺。20世纪50年代,由于武昌正觉寺被改成工厂,汉口古德寺便取代武昌正觉寺而成为了武汉的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古德寺拥有我国汉传佛教唯一的群塔型大殿,其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古德寺殿顶

清朝光绪初年,汉口黄浦路及后湖一带,大都是些沼泽地和土墩子。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一天,有位法号叫隆希的游方僧人相中了这里一个叫石鼓墩的高地,他认为该地左绕长堤,右环驿道,还有潺潺流水,动静相宜,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他决心在此结茅修行,通过广结善缘,他很快得到了当地乡邻的大力支持,一座名叫“古德茅蓬”的小小佛寺便出现在石鼓墩上,这就是现在古德寺的前身。随着后湖一带的环境急骤朝城市化转变,前来古德茅蓬敬香礼佛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汉阳归元寺的昌宏法师,十分仰慕隆希法师的学识,常抽空到古德茅蓬亲近参学。时间一长,便深得隆希老法师的喜爱。到了1909年,隆希自感年事已高,西归将至,他经过缜密考察,终于选择了昌宏作为接班人,并郑重举行仪式将古德茅蓬的寺产及临济宗衣钵传给了昌宏。昌宏接任古德茅篷的住持后,励精图治,马上筹工备料对古德茅蓬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维修改造。这时的古德茅蓬,还在遵循着佛教内部古老的子孙规制。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古德茅蓬附近的刘家庙一带,成为了阳夏保卫战的最初战场。昌宏住持率领僧众,冒着枪林弹雨,对起义军开展了战地救护。因此,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4年,古德茅蓬获得了副总统黎元洪亲自改名题匾“古德寺”的殊荣,同时该寺也获得了各个方面的大量捐助。

昌宏住持抓住机遇,在这年秋天大弘戒法,一时住寺僧人倍增,殿堂房舍已不敷应用。于是在1915年初,昌宏住持领导了古德寺的第二次改扩建工程。随着该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昌宏住持高瞻远瞩、大发慈悲,终于选择在他领导古德寺10周年纪念的1919年让基举贤,推私为公,正式将古德寺的子孙规制(指私传自家弟子)变更为禅宗始创的丛林制度(指公开选贤)。昌宏住持把古德寺真正办成了一座十方僧众往来栖心之道场,使古德寺步入全盛期。当代人在考察古德寺的历史渊源时,准确的提法应该是古德寺前后有两位祖师,即开山始祖是隆希法师,丛林始祖则是昌宏大和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至今还能在汉阳归元寺的罗汉堂中见到昌宏栩栩如生的样子。归元寺的罗汉堂始建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毁于1852年(清咸丰二年)。现在的这座罗汉堂为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重建,至1901年竣工,堂内的五百罗汉是历经九个寒暑塑造而成。据说归元寺五百罗汉中的第339尊阿氏多尊者,就是按照昌宏的原形塑造的。昌宏作为当时归元寺的领导人之一,深受大家爱戴,所以工匠王氏父子特意将中文义译为“无比端正”的阿氏多尊者与昌宏融为了一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刘谦定 编辑:李保华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