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化市溪口镇西北8公里处,有一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窦山,山高600多米,山上乳峰呈窦,水如乳从窦流出,故名雪窦山。半山上的雪窦寺,规模甚为庞大,有五进大殿,且苍松古柏虬劲、银杏楠木挺立,自然环境十分幽雅。因为这里是布袋和尚出家的道场,主殿内供奉的佛像就是弥勒菩萨而不是释迦牟尼。雪窦寺始建于晋代,至唐宋时期极为兴盛。宋代真宗皇帝赐扁额“雪窦资圣禅寺”;宋仁宗曾梦游此山,因故取名为“应梦名山”,立御碑亭于寺前。蒋介石也曾为山门手书“四明第一山”。寺后的一座小院曾经是关押张学良将军的临时幽禁处,张将军经常来往于寺中,并于大殿之后曾亲手种植过四株楠木,现在尚存两株。雪窦寺在南宋时被称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1984年,雪窦山被定为仅次于峨眉、九华、普陀、五台的我国第五大佛教名山。
汉传佛教寺院的三门之内首先迎接香客的就是那位笑口常开、大肚敞怀的弥勒菩萨,看见他就好象让人忘记了烦恼和忧愁一样,因而被称为“皆大欢喜”。
在中国寺院里的这个欢喜佛形象其实只是弥勒菩萨的一个化身。弥勒佛又叫慈氏菩萨、阿逸多菩萨,也是佛教里的著名人物。据佛经上讲,释迦牟尼在世时,弥勒在旁听法,是释迦牟尼的继承人和未来的佛。
虽然他是佛经中的一个确切人物,但东南亚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寺院中是没有这种形象的,这只是中国汉族地区佛教的一个传说形象。相传我国五代梁朝时期,浙江奉化的雪窦寺有一个胖和尚,经常身背一个布袋,到处奔走,劝化人们信佛,足迹遍布整个江南,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他一生喜怒哀乐异于常人,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型似疯颠。临终时说了一首五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故此,后世汉族寺院里都以这位布袋和尚的形象作为弥勒菩萨的一个化身,供奉在三门口昭示世人。
1987年10月2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莅临雪窦寺视察,十分赞同太虚倡议,并建议尚在重修中的雪窦寺,增加一座其他寺院所没有的弥勒宝殿,以突显五大名山弥勒道场的特色。此议早已实现。2005年9月2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在雪窦山建造露天弥勒大佛,总高56.7米,为当前全国最高的坐姿青铜佛像。大佛于2006年12月29日奠基,于2008年11月落成开光,标志着雪窦山、雪窦寺又向五大名山迈进了一大步。
编辑:张领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