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相寺位于陕县熊耳山下,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美誉。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南北朝时期,禅宗祖师达摩在此圆寂并葬于此寺。该寺在北周武帝灭佛和唐武宗灭法两次大规模灭佛时均未逃厄运,且历遭战乱毁坏,历代对该寺多次修复。现仍保留“达摩塔”、“达摩石刻画像碑”等珍贵文物。
公元526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创立中国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公元535年,初祖又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次年在此园寂,终年150岁。众僧徒将初祖葬于寺内。后有北魏使臣宋云,自西域归国,遇大师于葱岭,杖挑只履西还。宋云将此事报知北魏皇帝,皇帝甚感惊异,命开棺查看,惟见只履空棺,方知初祖已脱化成佛,故将“定林寺”改名“空相寺”。梁武帝闻知此事,异常惋惜,亲自撰写碑文赞颂,并在寺内建造了达摩灵塔和达摩空观 即达摩殿 。公元538年,众僧徒为纪念达摩初祖,又建造了达摩造像碑。这些文物,价值极高,均为全国仅有,至今保存完好。但是,寺内大部分建筑,自抗日战争以来,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荡然无存。
唐朝兵马大元帅郭子仪曾奉命重修熊耳山空相寺,亲任总监工;唐玄宗封初祖达摩为圆觉,封达摩塔为空观。明朝朱元璋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重修达摩塔和部分殿宇。明朝景泰五年 公元1454年 重修达摩殿并立“菩提达摩圆觉大师碑”。大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修转角楼和部分殿堂。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和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两次重修熊耳山空相寺,清朝乾隆、道光年间,对寺院几经修茸,但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战乱频仍,寺院相继倾颓,殃及僧众。现尚存达摩塔、碑碣和一座僧房,还有石狮和浮雕等物散布邻近村落。
空相寺在熊耳山西峰脚下,座东向西。依山势递升而建,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水陆殿、白衣观音阁、钟楼、鼓楼、藏经楼等,其南有达摩塔、达摩殿、转角楼、南僧院、北僧院等。寺院殿合计400余间,占地50余亩,周围村落耕种寺院土地有近千亩。离寺院西南约50步有享誉豫西的塔林,人称寺坟坡,占地30余亩,有灵塔400余座。空相寺布局严整,红墙碧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蔚为壮观。寺院内汉松参天,香烟依依,令人肃然起敬。
编辑:梅文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