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羊卓雍措(内文插图,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社会上,许多人都会说几句诸如“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等佛经上的术语,甚而有些人拿这些术语,当作嘲讽佛教的口头禅。但是你若问他什么是四大,什么是色,什么是空,恐怕多数人答不上来。
在某一教的宣传品上,也常有些:“空,空,空。空,空,空。人生到头一场空”一类的句子,玩味他们所说的空,约是指空无所有而言。因此就难怪有些人说:“人生几十年,还不是一场空梦,何不看开一些,吃点儿,喝点儿,落得个眼前受用!”这话一传再传,人云亦云,结果使社会上产生了多少个落得眼前受用的“达观人士”!也增加了多少个觉得人生是“空无所有”的悲观分子!
不错、佛教是讲空的,但佛教的空,决不是空无所有。佛法上说的空,是性空而非相空,是理空而非事空。何以见得?我们且看佛经所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相当于物质、受想行识则属于精神。五蕴何以皆空?简单说来,所谓五蕴,也是因缘所生,而非实有。色从四大和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想分别而有,究竟皆无实体,故曰皆空。
宇宙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既由因缘和合而生,其在未生之前本无此物,既灭之后亦无此物。即在其生后灭前,也不过是因缘和合下一时所有的幻相,本无自性可言。比如以桌上的一册书而言,书是众缘和合——集著作者、出版者、制纸者、印刷者等若干人力物力而成。有一天,这册书破损散佚,或火焚成灰,水溺成浆,就叫缘尽而灭。在其生后灭前期间,亦不过是一时“假有”。何以说是假有呢?因为所谓书,无非是个印有字迹的纸本,若没有了纸和装订线,还有书的实体可言吗?
进一步说,纸和线亦无实体,若除去了纸和线中的植物纤维,何尝还有纸和线的实体,由此看来,所谓书、纸、线,甚至于纤维者,无非都是假名而已。《大智度论》上有关于假名的比喻说:“诸法性空但名字,因缘和合故有,如山河草木土地州郡城邑名之为国,巷里市陌处馆宫殿名之为都……离此因缘名字则无有法,今除山河土地因缘名字更无国名,除庐车道陌因缘名字宛无都名……”。
因此看来,所谓国者都者,亦系假名,何有实体?《中论》有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偈指出了佛法对万物的假、空、中三观。所谓国、所谓都、所谓书、所谓纸,都是假名,称为假观。国、都、书、纸,皆以因缘和合而生,本无自性,故皆曰空,这是空观。但国、都、书、纸,性虽然空,相却是有,我们不妨称它为国、都、书、纸。这是“中观”。
领会了佛法上的假、空、中三观的意义,就可知道佛法上说的空,不是没有,而是叫我们不要执着!若破除我执和法执,自然就可以达到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境界。
作者:惟贤长老 编辑:白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