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探索僧人的安身立命之处——戒律


来源:凤凰卫视

修行有很多方式,有出家修行的,也有在家修行的,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的修行,戒律都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依止。

戒律是佛教的根本红线(图片来源:资料图)

修行有很多方式,有出家修行的,也有在家修行的,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的修行,戒律都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依止。特别对于僧团来说,当你披上这件僧衣,就一定要依照佛陀的戒律来修行。

佛陀在圆寂前特别强调“汝勿见我入般涅槃便谓正法于此永绝。何以故。我昔为诸比丘。制戒波罗提木叉。及余所说种种妙法。此即便是汝等大师。如我在世。无有异也。”

学佛,就是要学佛的心,学佛的语,学佛的行。要想成佛,则须完善人格,圆满道德,从利他中完成自利。《华严经》说:“譬如造宫室,起基令坚固。施戒亦如是,菩萨众行本。”想得人身,要从持五戒开始;希望解脱,要持别解脱戒;希望成佛,要进受菩萨戒——用“摄律仪戒”来止恶,用“摄善法戒”来修善,用“饶益有情戒”来度众生。这三戒分别相应于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持戒离恶才能顺应如来的清净本性,心的清净一定是从止恶开始。

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曾教导后人:“我佛洪恩,初唱三归,次申五戒,用斯方便,先拔众生苦。其恩浩大,岂碎身之所能报其万一哉?是故闻说此三归五戒之义,当从解起行。若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遍于宇内,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百刑息于国。其为国主者,则不治而坐致太平矣。所以受持五戒,不但钦遵佛制,报感乐果,抑且冥助国律,益补邦家。斯乃三归五戒之名、德、行、相也。诸位若能真实行持,则得成佛种子,行解相应,方到彼岸。”

老和尚身为禅门一代宗师,如此苦口婆心地开示戒学教育对于兴国利民的重大意义,我们作为后学,又怎么可以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呢?

在人类生存环境每况愈下的今天,不可否认,道德的缺失是造成自然环境破坏、人文环境污染的根本因素。佛教戒学教育若能作为社会公共道德基础,必然可以指导人们完善人格、圆满道德,世界和平、人民安乐的人类理想将不再只是遥远的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定将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余朦]

标签:凤凰佛教 佛教电视台 千年菩提路

2015-11-03千年菩提路 以戒为师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11/03/ae1fea1b-2f48-4d47-a0fc-7009f82062ea.jpg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