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孺童《佛学启蒙》:“比丘”一词具有三义


来源:凤凰佛教

比丘: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二破恶、三怖魔。

比丘具有三种深意,世间多数人都不知。(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比丘: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会群众乞化饮食,以资维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资长养法身。二、破恶,此恶是指心中的种种烦恼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学,扑灭贪嗔痴等烦恼,以便达到了脱生死的目的。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众生皆为其魔子魔孙,永远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却在跳出三界,以解脱为期,大家都很认真修行,不为天魔外道所扰乱,于是魔宫震动,魔王怖畏起来,故谓之怖魔。(出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大智度论》:“一破恶,二怖魔,三乞士。一破恶者,如初得戒,即言比丘,以三羯磨,发善律仪,破恶律仪,故言破恶。若通就行解,戒防形非,定除心乱,慧悟想虚,能破见思之恶,故名破恶。二怖魔者,既能破恶。魔罗念言:此人非但出我界域,或有传灯,化我眷属,空我宫殿,故生惊怖。通而言之,三魔亦怖。三名乞士者,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出家之人,内修清雅之德,必须远离四邪,净命自居,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告求资身,以成清雅之德,故名乞士。”又云:“此具三义:一杀贼,从破恶以得名;二不生,从怖魔而受称;三应供,因乞士以成德。”(出南宋法云《翻译名义集》)

主讲:王孺童,著名学者,佛教居士,现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居士事务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宗教界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佛学著作:《高僧传(选译)》《坛经释义》《百喻经译注》《正信录释义》《维摩诘经释义》《金刚经·心经释义》《佛学启蒙》《佛学纲目》《佛学经义》《比丘尼传校注》《智顗净土思想之研究》《王孺童佛学论著集》《释迦佛出世图注译》《金刚般若经科疏》《坛经赞五重玄要》《瑜伽师地论释宗本疏》《雪峰义存法嗣行录汇考》。

[责任编辑:陈天玄]

标签:佛教电视台 比丘 怖魔 乞士 破恶 王孺童 佛学启蒙

王孺童《佛学启蒙》17:比丘三义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6/25/3acda081-5ccd-45ab-9e87-36fa1d5b0b5f.jpg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