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悬山石窟藏古寺:武则天亲临拜佛御旨改名


来源:郑州晚报

鸿庆寺的名字是武则天给起的,原名三圣庙,公元698年,武则天亲临此地拜佛,见这里佛意盎然,便御旨改名为鸿庆寺。

开凿于北魏年间的鸿庆寺石窟(图片来源:郑州晚报 摄影:路文兵)

[原标题]石佛村:悬山石窟藏古寺

三门峡市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石佛村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古时连起中原腹地与西部边陲的交通要道“崤函古道”就从村旁穿过。

村内白鹿山上开凿于北魏年间的石窟,被文物专家赞誉为“中州文明、华夏之光,石刻精华、文物珍宝”。窟内一幅大型高浮雕“降魔变”更是石窟艺术中的精品,被称为“国宝级”的作品。此外,村头那座有着1300年历史的鸿庆寺,做工精细、高大气派的李家大院,还有村外那棵挂满寄托的千年古柏,都让这个古老的村落散发着浓郁厚重的味道。

石佛村外傍“神树”

2015年1月13日中午,阳光慵懒地歇在石佛村青砖灰瓦上,为这清冷的三九天涂抹出一道亮色。这是一个安静的午后,村舍寂寂,鸡鸣犬吠偶闻巷陌,炊烟袅袅爬上梢枝。

而石佛村外,一株被当地村民奉为“神树”的古柏,看上去并不高大挺直,大约有两层楼高,一抱粗,虽经历千年风霜,但依然古朴傲立,在古柏和两边洇生出的几株侧柏上,树上密密匝匝地缠满了红线,挂满了大红灯笼。树下是燃烧的香火和遍地的鞭炮纸。

“你看这树疙瘩,多像一位寿星的头啊。”村民李竹林说,村里世代相传这株古柏极有灵性。人们在古柏上挂红灯笼,往往是前来求子或祈求美好姻缘,而围绕着柏树一圈圈缠绕的红线,则是在家人过生日时祈求长寿。“这些都代表着古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意愿。”李竹林说。

悬山而凿的鸿庆寺石窟

石佛村村头,一座古寺悬山而建。古寺文物管理人员狄先生告诉记者,这座古寺叫鸿庆寺,有着1300多年历史。寺背靠的山叫白鹿山,白鹿山上的鸿庆寺石窟开凿于北魏年间,距今已1500余年。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鸿庆寺的名字,是唐朝女皇武则天给起的。这寺原名三圣庙,公元698年,武则天亲临此地拜佛,见这里佛意盎然,便御旨改名为鸿庆寺。在南宋末年,这寺庙规制恢弘,香火鼎盛,有数百名僧人。寺庙占有的耕地就有数百亩,水磨、纺车应有尽有,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寺庙经济。”狄先生说。

推开寺门,流水蜿蜒,青木石亭,于香火沉穆中透出自然灵气。拾级而上行至半山腰,便到了鸿庆寺石窟。

鸿庆寺石窟始建于北魏,繁复的工程断断续续延续至唐。据史料记载,鸿庆寺石窟原有6窟,因石质松软,经千年风化后现存5窟。现存的石窟中有佛像120余尊、飞天12个、佛教故事凿刻4幅。其中北壁的“出城娱乐图”是研究中国古典建筑难得的历史资料,而第一窟正中的大型高浮雕“降魔变”属石窟艺术中的精品,被称为“国宝级”的作品。

“降魔变”浮雕是国内发现同类作品中最大的一幅,描绘了佛祖降魔时惊心动魄的过程。雕图中各种魔鬼布满了画面,众魔面目狰狞,或持大刀、长茅,或手持弓箭、棍棒,或赤着上身骑着怪兽,或穿着铠甲口吐毒气,无不向菩提树攻击。其场面宏大、形态各异,堪称北魏时期凿刻艺术的巨大成就。这些故事雕刻,无论从故事性或艺术性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河南省,鸿庆寺石窟规模仅次于龙门、巩义石窟。其造像逼真自然的衣饰,惟妙惟肖的思维菩萨及供养人,无不展示出当时匠人娴熟的雕工和丰富的想象力,堪称北魏晚期雕刻艺术的杰作。

2001年,鸿庆寺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哲文等许多国家文物专家对石窟给予高度评价,赞誉其是“中州文明、华夏之光,石刻精华、文物珍宝”。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佛教旅游 鸿庆寺石窟 武则天 拜佛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