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 2015-03-06 第038期
佛教界两会代表队正在引领佛门走向大融合时代(图片来源:资料图)
每年两会,正是“佛教两会代表队”从正面积极争取发展空间、匡扶世道人心、发出“海潮音”的时候。此时此刻,全国十方佛子都在静待和深望着佛门代表,期待他们酝酿出与大时代背景、大信仰背景相契合的澎湃之音。
应该说,历届两会佛教代表队的视野都很宽阔,从教界自身的时弊到社稷民生的忧患,均有关注和涉及。更重要的是,佛教界在两会上的议案、建议、提案等,都透露着一种信仰团体所传达出的浓郁情怀,透露出对国土的深切关怀、对众生的无尽寄愿。
两会的时间段,应该是佛教界在透彻观照自身现状的同时,主动争取支持、构建舆论、营造形象、赢得民心的正面战场,是一场从舆情被动到舆情主动的翻身仗。众多关乎佛教界和大环境未来的深切命题,都应该在这个时间段里,有效进入到社会公众注视的聚光灯下。
诚然,我们在期待诸多良言变成实质良策的过程中,或许还需要继续创建和等待具足的因缘。好议案好提案无论是否能落地,都真实地反映了现状并储备了解决方案。在现阶段,提请关注并赢得关注,创建一个民心所向的共识氛围,所具备的实际意义往往更具有让人期待的价值。
深望春天: “两会”佛教好议案好提案的“扶正之音”
近年来,由佛门有识之士所引领的传统信仰回归之势日趋鲜明。在治标和治本并举、辟邪与扶正共进的过程中,佛教与时代相融合、与社会相适应的程度正在水涨船高。“辟邪之举”在维护信仰生态方面吹响了号角,而佛教两会代表队的“扶正之音”,则每每集中优势力量,切中要害问题,表达民意关切,形成上下共识。代表们越来越清晰地同步时代脉搏,诠述时代声音。
历年来,佛门代表的好议案好提案历数不尽,直击当下,影响深远,内中所铺垫所拟定的,或许就是中国佛教的未来图景。笔者感佩之际谨尝略述一二。
对治佛门最负面的形象——传印长老题为《关于解决佛教寺院的法人地位》的政协提案。佛教名山“被承包、被上市”以及林林总总的挟佛敛财现象,是当今影响佛门形象与生存最为负面的因素,并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关注。传印长老在2013年的政协提案中表示,“因为没有设立法人,佛教寺院迄今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独立民事主体资格,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而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办法,佛教寺院已具备了设立法人的所需条件,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解决,健全法治”。传老在该提案中郑重明确了从法律层面上“落实寺院法人地位、重构产权归属”这个根源性出路。如此才有希望将佛教从与地方政商之间的缠缚中剥离开来,赋予佛教寺院合法地位以维护自身权益,肃清恶劣影响、回归信仰本位。
破解佛门最深重的忧患——班禅大师题为《大力培养人才,以使藏传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协提案。班禅大师在今年的提案中,表达了对“西藏不少寺院的僧人人数感到不够,距离满足藏传佛教传承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信仰需要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深刻忧虑。这个提案的重要警示作用同样也适用于汉传佛教,实际上汉传佛教作为大陆佛教信仰形态的主体,其人员短缺形势无疑更加严峻。目前,汉传佛教以不足10万的出家人规模,要应对10亿以上公众对佛门的基本认知、满足2亿信众对佛门的生命依托,这个数量级上的鸿沟就足以让我们理解当年赵朴老不辞辛劳的重复:“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
发挥佛门最堪胜任的影响力——觉醒法师题为《关于正确对待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建议》和静波法师题为《关于加强宗教常识、政策、法规、规章宣传的建议》。两位法师在各自的人大建议中,分别提及了“普及宗教基本常识教育、在大学开设宗教文化选修课”等发展思路。早在民国时期,守培法师、太虚大师就已经提倡并实践了佛法正见在大众教育以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常识性铺垫。当今中国,邪教、宗教极端思想来给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已经为人周知,与此同时西方宗教和民间信仰在农村的不规范传教和深广蔓延,也已然成为“新常态”。在大学教育日益普及的当下,宗教文化作为基本常识普及给社会的知识群体,增强大众整体对于偏狭宗教现象的辨识力和免疫力,于国民素养、于社会稳定都有重大意义。
应对佛门最平常的搅扰——心澄法师主题为“宗教团体建设制度、佛教生态寺院建设”的两个政协提案。法师在提案中呼吁宗教法尽快出台:“到目前为止我们宗教还没有宗教法,依据宗教法才能维护宗教合法的权益,依据宗教法管理我们的寺院,与国家的依法治国能够协调起来”。目前,佛寺日常的经费、场地、用人体制等问题,以及周边违法卖高香地摊现象等这些围绕丛林内外的热恼与搅扰,在实际中尚无法通过僧团的一己之力来改善,中央政府的立法保障和地方政府的部门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佛寺作为一个地区缔造和谐、匡扶人心的稳定力量,值得官方投入更多的扶持与关怀。
展望佛门最近可期待的变革——2015全国政协《报告》的新变化。这里首次提出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进行视察调研”及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等问题,开展具有监督性的履职活动”。对于宗教界而言,这或将意味着承包寺院道观、私开会所等现象得到遏制。年前,新华社曾就上述不轨现象进行了大尺度曝光。国家文物系统和园林旅游部门等从文革以降对佛道信仰团体的资产侵占、以及部门间的利益掣肘,实际上是这些现象得以延续的核心根源。今年的政协报告的新变化,让公众信众们有望在近期看到这一领域的实质性改善。
此外,其他法师代表提出的“城市规划与社区建设应预留寺院分布空间”“加强传统道德建设”“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等社会特殊群体的失衡心态”等等佛教界的两会建议、提案等,都体现着代表们观照教界小生态与国土大氛围的融合视角与大悲情怀。
共谋未来:佛门与诸方大融合的新时代
“两会”作为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在我们这个和谐民主的时代,为佛教界观照世事、规划未来提供了信仰自觉、信众自信的重要空间。中国的佛教传承,正以从群众基础向顶层设计传递信息的方式,呈现出未来的发展图景。
这些代表的提案、议案的价值,将被我们的时代拿到广大的群众中去逐步验证;换言之,广大人民群众、信教群众是其价值的真正享受者。人们信仰与生活环境水平的真正提升,将是代表们不懈努力的使命与方向。
用佛教的话来讲正是:众生无尽愿无边、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佛教界任何议题在这个资讯时代的被关注、被重视乃至于最终进入政策窗口,离不开一线民众的拥戴,离不开教界内外的合力,也离不开传媒的扶持。这是佛教界对于融合诸方、共谋未来的当下期待。所谓“大融合”,将囊括:
善知识与信众融合,愿望与现实融合,遥远的和眼下的相融合,历史的和当前的相融合,虚拟的和现实的相融合,宏大的和微观的相融合,公共的和个已的相融合,官方的和私人的相融合,甚至,信赖的与怀疑的相融合,新的和老的、东方的和西方的、创新的和复古的融合……让我们藉盛世和谐而携手同行,走入一个大融合的新时代。
明贤法师: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中心副主仼、文促会佛教中心禅林学社总干事长
华人佛教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佛教资讯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马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