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念十二缘起-觉性流转-大乘禅观
十二缘起除三世两重因果的体系架构外,大小乘代表性经论,如声闻乘之《俱舍论》、《解脱道论》,大乘之《大集经》、《华严经》,都提到十二缘起于一刹那中同时具足的理论,这是建立十二缘起禅观思想非常关键的理论依据。因为如此才能于现前同时碰触到十二支,尤其是做为万有缘生最隐微根源的无明、行、识等三支。但因大小乘对法体有无的根本差异,声闻乘不辨法空,所诠表的是同时异体的“刹那十二缘起”;大乘站在一切法无自性、平等、无差别的立场,将一切法融摄在一念当中,诠表同时同体的“一念十二缘起。”
一念十二缘起谓随现前一念心起,即具足十二缘起,此正为大乘禅观依据。因大乘从一切本自清净、无差别的空性立场,一念觉性沦丧,即缘生万法,故十二缘起本质就是无明性,每一缘起支都可说是无明的不同呈现。又因一切法是空性的,无明当下即是空性,所以十二缘起支的差别相可融摄在一念之中平等无别,无明、行、识、名色等都在当下现前一念,即意识所摄:向上统摄七、八识,向下摄触、受、爱等心所,所以所有禅观入观之门都在意根。所谓:
六七八识,同依意根……又实义门虽有八识,然随机门但有六识。六七八识,同第六摄。[2]
诸法无量,何以但对意用觉以明三昧,不论余者?……若能深心观察破意无明,则余痴使亦皆随灭。是诸法虽复众多,但举觉意以明三昧,其义苞含靡所不摄也。[3]
又大乘禅观本质在消融法有的执取,正观法空。所谓“法有”是在根尘识上建立的,是因意识里的无明执着生,所以诸法生。所以要证入法空,一定要从根尘识的解除下手,六根销解,即十八界一切法销解,故从六入(意根)下手,销解六根结构体。解除六根即摄归名色,因为生命的主体、如来藏的本质,到最关键处就是从一分成二,由一赖耶识体分为相分、见分。见分变成识性,相分变成山河大地与根身,故从六根相分摄入色心一体,进而向上统摄识、行、无明等支,不观下面心所等问题。最具代表性的经论就是《辨中边论》“四法”、《楞严经》“绾巾解结”的一解六亡、《金刚经》谓“不住色身香味触法而行布施”。至于具体从一念十二缘起定位大乘禅观,将在后文说明。
作者:
惠空法师
编辑:
栓子
|